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
【摘要】:目的 :考察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和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对268名留守儿童和2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得分以及行为问题的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攻击行为、内化行为问题、外化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总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②留守时间×分离年龄的方差分析显示,在行为问题的所有因子以及孤独、抑郁得分上留守时间和分离年龄的主效应均不显著;③在抑郁以及行为问题的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思维问题、内化行为问题等因子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的交互效应显著,在行为问题总分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的交互效应边缘显著。结论:留守所导致的亲子分离现象对儿童行为适应及情绪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年幼时(6岁以前)与父母分离,无论留守时间长短,都将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而年龄较大时(6岁以后)与父母分离,则分离时间越长,对行为和情绪发展的消极影响越严重。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关键词】: 分离年龄 留守时间 行为问题 抑郁 孤独感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大多研究者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3]。从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这个概念的基本要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二是发生一定长时间的亲子分离。从这一界定来看,留守儿童现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2 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10期
3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6期
4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6 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王晔;;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李峰;;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4 陆春燕;张威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王益峰;;台州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张利萍;;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7 杨华彬,易著文,何小解,汤艳清,阮健,何晓玲;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情绪和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2期
8 王凯,苏林雁;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9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对弱化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05年12期
10 陈子雷;乔卫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阮健;杨华彬;汤艳清;何晓玲;;放松训练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唐光政;傅素芬;陈红卫;郭兰婷;黄雪竹;;杭州市和成都市普通中学学生行为和情绪问题跨地区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3 耿耀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心理干预[D];中南大学;2006年
4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乐娟;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婚姻后果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唐光政;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的成都市常模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杨献碧;浙江省教师带寄宿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邬定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许世华;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金红;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9 易高峰;重庆市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品德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蔺全丽;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石伟,张进辅,黄希庭;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4 李翠英;;农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频率对子女行为的影响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9 杜文平;;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9期
10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四海;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申继亮;黄瑞铭;罗曼楠;;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870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8704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