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界对自恋有着非常多的研究,自恋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已经在大量的研究文献中有过论述。研究人员将自恋区分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并指出显性自恋可能会导致攻击行为,NPI高分(高显性自恋者)可以预测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并且自恋和攻击的关系在某种特点情形下会更强,在同伴拒绝条件下高显性自恋者增加了攻击性和愤怒。总之,,从大量的研究结果看,研究者认为攻击性主要与显性自恋相关。然而,关于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却比较少,考虑到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特权感和漠视他人的倾向。因此,可以预期隐性自恋和显性自恋一样能够预测攻击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研究隐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关系。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 在第一个研究中,研究了隐性自恋和攻击性的四个方面的关系。攻击性的四个方面包含: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代表了攻击行为的直接形式,愤怒和敌意代表了攻击行为的情感和认知成分。 在第二个研究中,研究了隐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情形下的攻击性,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同伴拒绝组和同伴接受组,攻击性的测量是通过让被试在假定的情形下消极评价另外一个人。被试被要求去评价另外一个人在假定的小组任务中的贡献,并且被告知他们的评价会影响此人这门课程的成绩,由于这个评价并不直接的报告给被评价者,消极的评价可以作为一种间接攻击行为的预测。 研究结论如下: 在研究1中,隐性自恋可以预测攻击性中的愤怒和敌意,但无法预测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在研究2中,当较高程度的隐性自恋者被告知基本上没有人喜欢和他们交往时,在这种同伴拒绝的情形下,高隐性自恋者会对那些挑衅他们的人产生更大的攻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隐性自恋会增加攻击性的愤怒和敌意方面,并且在特定情境下如同伴拒绝情形下,隐性自恋者的攻击性会增加。
【关键词】:隐性自恋 显性自恋 攻击性 同伴拒绝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文献综述9-21
- 1.1 自恋9-15
- 1.2 攻击性15-17
- 1.3 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17-21
- 2 问题的提出21-23
- 3 研究意义23-25
- 3.1 理论意义23
- 3.2 实践意义23-25
- 4 研究一25-31
- 4.1 研究目的25
- 4.2 研究假设25
- 4.3 研究方法25-26
- 4.4 研究结果26-29
- 4.5 讨论29-31
- 5 研究二31-39
- 5.1 研究目的31
- 5.2 研究假设31
- 5.3 研究方法31-34
- 5.4 研究结果34-36
- 5.5 讨论36-39
- 6 总讨论39-41
- 7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9
- 附录49-55
- 后记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湘;;女人花[J];健康博览;2010年03期
2 庄伟杰;;忧郁与自恋——澳华新移民作家文本里两个基本母题巡视[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02期
3 ;作文新天地·每月一星[J];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1年Z2期
4 豆沙饭团;; 这个夏天有点烦[J];男生女生(银版);2002年07期
5 康熙;;百般醉态美酒间[J];中国西部;2011年10期
6 程灵;;郭敬明 过于自恋的偶像?[J];黄金时代;2006年06期
7 李小海;;自恋·欲望·疯狂——《榆树下的欲望》中病态自恋人物性格的精神分析[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8 络缇缇;;浅浅的夕阳[J];男生女生(银版);2005年10期
9 林栀蓝;;我想做你随时打开的礼物[J];人生十六七;2008年04期
10 朱丽娅;;从音乐奇人瓦格纳看自恋人格[J];大众心理学;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格心理专题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杨倩;李建伟;张康德;;自恋的心理结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付景素;;自恋的心理学解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艳丽;;论青少年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与自恋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夏可君;;暗冷而优雅的语调:阿毛诗歌的姿态[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弱水;;葛水平印象[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7 徐向东;;自卑、自恋、自私与人际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红云;;自恋的精神之旅[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汤吉夫;;老故事 新阐释——评《猛虎》[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10 江腊生;;反抗·自恋·消费——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阐释[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奇峰;自恋 是精彩还是无奈[N];健康报;2003年
2 浩龙;自恋狂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3 王春辰;自恋“弥漫”国家馆[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杨子岩 单青;社交网站:自恋怪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本报记者 丘文敏 孙严 伟拓;别让自恋的“水仙花”把你吞没[N];广东科技报;2004年
6 胡宗祥;唯美谨防“自恋”[N];中国摄影报;2007年
7 ;自恋差点毁了她的婚姻[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8 李骁虎;命题电影与自恋的作家[N];北京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仇子明;淑女屋IPO申请折戟 “自恋”榜单出炉始末[N];经济观察报;2011年
10 心理医生 施琪嘉;由爱生恨是一种病态自恋[N];北京科技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缪丽芳;文艺创作中的自恋心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汪炜;卢梭与Narcisse问题[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云彦;高中生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璐;大学生隐性自恋及其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敖天侠;初中生自恋类型及其对注意偏向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4 赵蕊;状态自恋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亚莉;教育如何面对自恋的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财;道歉对宽恕的影响:后果严重性与自恋的调节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吕莹;大学生自恋、自尊和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芸杉;少数民族大学生防御机制与自恋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黄藜;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存照;走向自恋的尽头:论电子媒介对人类行为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11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1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