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对补习教育体系的争论及其政策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24 13:26

  本文关键词:对补习教育体系的争论及其政策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补习教育 家长选择自由 教育机会平等 补习的效果和代价


【摘要】:围绕"补习教育"体系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激烈的争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补习教育的支持者往往是自由主义者,他们普遍坚持家长拥有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权;而补习教育的反对者则往往是教育机会平等的支持者,认为补习教育使得家长陷入"囚徒困境",并对教育机会平等分布产生影响。而实证研究的成果无疑对于收敛两者间的争论富有效果。补习教育是否应该进行,会受到关于补习教育效果和代价的实证研究成果的影响。最后,文章还探讨了补习教育研究的政策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补习教育 家长选择自由 教育机会平等 补习的效果和代价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研究”(课题号10BJY003) 北京师范大学与根特大学合作项目“4、8年级学生数学成就测试”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补习教育体系,又被形象地称之为公立教育的“影子教育”体系,是指与公立教育体系“如影随形”,其范围和大小受到公立教育体系影响,以付费获得为主要特征的为学生课后提供的教育服务。补习教育在东亚国家尤其普遍,目前已经扩展到非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引起了政策制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程;;布坎南与罗尔斯正义观的同与异[J];读书;2010年09期

2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3 沈百福;杜晓利;;城市家庭教育支出:一个案例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4 薛海平;丁小浩;;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2 曲恒昌;曾晓东;;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制度的逻辑基础[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3 陈全功;;补习教育的地域延展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4 袁连生;;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与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何自强;;布坎南货币宪法思想:理论与启示[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6 武建奇;;“最大化”还是“可持续”——兼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不可持续发展观”[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7 吴飒;唐灵芝;;补习与中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王吉;;关于补习教育的再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9 王巧红;;试论补习教育的起因、现状及前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10 吴飒;唐灵芝;;补习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薛海平;;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的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沈百福;;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投入评价[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亚伟;赵卫亚;;从分层模型视角看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百福;;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沈百福;;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投入评价[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波;民办中小学课外补习机构的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操慧;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和改善设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哲;太原市城乡居民教育支出探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许美玲;中小学校外辅导市场现状调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珊;南京市小学生课外补习的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鸿霞;城市初中生教育补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薛希玲;从众:小学生培优热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洁;义务教育阶段补习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彭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朵;对“有偿家教”中不同角色的心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百福;王红;;我国普通高校学费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4期

2 孙彩虹;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差异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1期

3 谢丽玲;课外补习: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措施——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外补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4 范建丽;孔霞;;贵阳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消费调查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沈百福;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3期

6 魏新,邱黎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负担率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8年04期

7 钟宇平,雷万鹏;公平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J];教育与经济;2002年01期

8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9 丁小浩;薛海平;;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支出差异性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4期

10 文新华,鲁莉,崔彦;学校教育成本与家庭教育支出[J];教育科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雅风;;如何实现教育的公平[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年01期

2 腾建恒;;教育机会平等与收入差距的关系[J];天府新论;2006年S1期

3 滕金芳;;论受教育机会平等的体制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30期

4 薛萍萍;;关于教育公平与学校效能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5 李西顺;;关于教育机会平等问题的理论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李晶;;社会转型背景下推进我国教育机会平等的路径选择[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李江源;王蜜;;论教育机会平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刘淑华;王立波;;教育机会不平等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07年07期

9 李江源;;教育机会平等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9期

10 邹美春;;教育投入差异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缘由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正心;;光复后期台湾教育与祖国一元化刍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方晓东;李水山;李协京;李新翠;;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家教市场的研究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刘静;;与市民生活同步——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吕苹;;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浙江省举办民众教育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何光峰;;蒋梦麟平民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王慧峰;“我们要给老百姓信心”[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风荷;产业化思维毒害教育生态[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詹德斌;韩国教育“发高烧” 泡沫尤胜房地产[N];经理日报;2007年

4 薛振田;青岛市“十二五”实施和谐 教育工程战略的对策研究[N];青岛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田晓玲;社会变迁中的教育公正[N];文汇报;2009年

6 山西师范大学 丰向日;推进教育公平须树立的若干观念[N];科技日报;2009年

7 刀福东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机会均等——理想抑或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杨雄;社会愈发达,愈需“有教无类”[N];贵州政协报;2010年

9 全国人大代表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周洪宇 本报记者 赵婀娜 整理;设立“教育特区” 实现区域突破[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国良;近代上海商业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美杏;服务质量、顾客满意与台湾补习学校服务营销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义务教育阶段补习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付文珍;孟宪承民众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荣田;追求卓越——20世纪末美国基础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鹏;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雷良波;试论五四时期女子教育的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彦博;县域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丽梅;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夏娟;安徽省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何肖敏;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工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1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11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