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自杀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自杀不仅给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作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重要教学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积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对策,,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积极的指导;为大学生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及预防大学生自杀现象,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因此,为了减少和控制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的稳定,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对大学生自杀现象及其对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属于应用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法,有针对性地收集国内外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对所查阅的著作和论文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筛选。对所收集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以便获得准确的研究结论。 本文共六个部分。首先是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自杀现象入手,分析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现状、危害以及研究这一现象的必要性。全面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包括:一部分大学生本身受挫、抗压能力低;家庭教育的失当;学校教育的缺失,大多课程缺乏针对性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弱;社会的负面作用以及一些大学生自身性格软弱、心理素质较差、责任感缺乏、生命意识缺失等。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对这种现象有所帮助以及在其过程中如何进行相关的教育,如怎样对待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挫折,如何看待生理、心理方面的疾病等。其次,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大学生自杀现象中的现状与作用,探索改善这种状况,遏制这种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强调应把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意志和对待学习、工作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自杀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G441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言9-14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一) 国外研究现状9-11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3
- (一) 主要内容12-13
- (二) 研究方法13
- 四、 创新点13-14
- 第一章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现状分析14-17
- 一、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现状14-15
- 二、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危害15-16
- (一) 大学生自杀对家庭的伤害15
- (二) 大学生自杀对学校的影响15
- (三) 大学生自杀对社会的危害15-16
- 三、 研究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必要性16-17
- 第二章 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17-27
- 一、 大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17-19
- (一) 学习受挫17
- (二) 人际交往受挫17-18
- (三) 感情受挫18
- (四) 就业受挫18-19
- 二、 大学生自杀的间接原因19-27
- (一) 客观原因19-24
- (二) 主观原因24-27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大学生自杀现象中的现状与作用27-33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大学生自杀现象中的现状27-29
- (一) 教学内容尚未涉及此类问题27
- (二) 教师对干预自杀现象认识不足27-28
- (三) 教师缺乏专业工作方法和理论指导28-29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大学生自杀现象中的作用29-33
- (一) 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29-30
- (二) 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30
- (三)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素质30-31
- (四) 提升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31-33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对策探索33-45
-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作用33-38
- (一) 增加有关危机干预的教学内容33
- (二)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33-34
- (三) 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34-35
- (四) 注重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35-36
- (五) 倡导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教育36-38
- (六) 加强关于人际交往的方法论教育38
- 二、 提高教师的应急处理能力38-42
- (一) 提高教师对危机干预的正确认识38-39
- (二) 加强教师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39-40
- (三) 发挥学校和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40-42
- 三、 重视对自杀危机后学生心理的修复工作42-45
- (一) 对自杀未遂学生加强心理干预42-43
- (二) 对周围学生群体提供心理疏导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0
- 摘要50-52
- Abstract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国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变异功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李希廷;周加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1年06期
3 李荣汉;;美国思政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1年15期
4 邓毅富;王勇幸;;自杀——大学生的流行症候?[J];黄金时代;2006年06期
5 郑士彦;;从职教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谈起[J];学周刊;2011年10期
6 许宁;熊小毛;;后奥运时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J];大家;2011年14期
7 元建基;宋晋玲;;中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比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8 马子孔;李岩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J];大家;2011年15期
9 邹昕;王立群;;严肃游戏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10 林国华;;《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的区别与联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英腾;;谈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赵子林;;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慧玲;唐桂娟;;回归生活世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契合[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刘芳;;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透视的时代价值[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永福;;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6 郭焱;;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人学反思[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9 张美琴;;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10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敬涛;大学生自杀报道应淡化[N];中华新闻报;2003年
2 记者 马跃华邋通讯员 李静;厦门大学: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N];光明日报;2008年
3 东海舰队某观通旅政委 李建海;要善于激发大学生士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期待感[N];解放军报;2008年
4 文选德省政协副主席;《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纵论》序[N];永州日报;2008年
5 杨贤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六盘水日报;2008年
6 刘富书 彭俊武;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费比[N];学习时报;2009年
7 王桂华 张强 李发;论全球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N];廊坊日报;2009年
8 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分院 孙爱霞 冯宪书 王久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9年
9 刘云奎;“三个紧贴”提高教育质量效益[N];战士报;2009年
10 记者 阿孜古丽;我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N];西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2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3 孙树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刘立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沈大光;非理性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睿;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社会现实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2 丁月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蓓敏;批评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及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1年
5 董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理论趋势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斐;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方法与功能[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倩;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过程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聂露艳;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艺术院系舞蹈教学中的功能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赵君红;论交往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王珊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7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1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