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网络交往动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03 07:1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网络交往动机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因特网 自我揭露 动机 人际关系 学生


【摘要】:目的研究当代大学生不同的网络交往动机对网络自我表露行为的影响,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行为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上海市6所高校6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与网络交往动机的关系。结果提供帮助动机对大学生网络兴趣与快乐表露、失望与痛苦表露、不满与愤怒表露、观点与评价表露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获取信息动机对大学生网络失望与痛苦表露和不满与愤怒表露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娱乐消遣动机对大学生网络观点与评价表露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结论提供帮助动机、获取信息动机、娱乐消遣动机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自我表露行为。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因特网 自我揭露 动机 人际关系 学生
【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A1213)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拓展了人际交往的范围,网络空间成为个体自我表露的新平台。高校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亲人朋友空间分离、学习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更倾向于借助网络(如电子邮件、论坛、博客、QQ和MSN等)进行自我表露,以表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3期

2 张锋;沈模卫;徐梅;朱海燕;周宁;;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3 乔歆新;来水木;沈模卫;张锋;陈硕;;即时通讯软件使用动机的探讨[J];应用心理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琨;郭雪莉;翟巧相;;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安芹;;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表露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乔歆新;傅晓云;;基于即时通讯的理论及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09年05期

4 张丹如;;自我表露研究综述[J];才智;2011年09期

5 李媛;杜洋;郭爽;;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6 张利兵;;大学生自我表露与社交焦虑及其关系的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1年06期

7 张艺;;大学生自我表露特点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8 李清贤;张国华;;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与“网络成瘾”[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申智奇;刘文洁;;心理咨询师建议言语行为的语用探讨[J];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01期

10 王向芳;;网络偏好及网瘾行为研究综述[J];公司治理评论;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索;卢娟;;大学生与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敏;教师自主学习调节模式及其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芝;不同成瘾状态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认知心理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韩璐;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邬心云;日志式个人博客的自我呈现心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良琼;大学生在QQ空间中的自我表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登攀;大学生亲子关系及其人格特征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定松;不同互联网使用动机者的注意加工偏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佘瑞琴;自我表露的研究现状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盈盈;网络互动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才源源;青少年网络游戏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邹琼;中小学生自我表露特点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程燕;大学生“网恋”心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曾凡敏;大学生网络隐喻表征的维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付志丹;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沈模卫,李鹏,徐梅,张锋;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3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4 徐梅,张锋,朱海燕;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模式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年03期

5 沈模卫;乔歆新;张峰;陈硕;沈勇;;基于人格特征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分类模型[J];应用心理学;2006年03期

6 朱海燕,张锋,沈模卫,徐梅;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概念的构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7 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弘;金艾裙;李金芳;;芜湖市大学生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8期

2 陈晓铖;;网络心理咨询效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校医;2010年05期

3 自在;;人际关系洞察力的训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4 张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J];社会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5 张林;张志华;金岳龙;韩慧;叶冬青;;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5期

6 李凯;教师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7 姚梅林,赵敏;动机性迁移: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闫志英;元认知和学习动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任国防,张庆林;表扬与内在动机关系的新观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申来津;激励本体解读[J];理论月刊;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昌荫;车宏生;余丹;吴小云;;高校学生接纳与人际关系、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邹君;申继亮;王兴华;;动机在课堂环境与学生创造性中所起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谢金菊;谷传华;赵海灵;;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何晓丽;;网络学习过程中人际关系与学业成绩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世棣;;关于需要的若干理论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杜岩英;雷雳;;大学生外显、内隐自尊与人际关系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惠军;郭德俊;;成就目标定向对控制性提取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曾美艳;刘儒德;刘妍;;高中生错题管理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程科;;大学生人际自我价值感量表的初步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成因与动机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嘉雯;用真诚绾结起人际关系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常艳 周臻 采访整理;心,总是依偎阳光[N];安庆日报;2009年

3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德吉措姆;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4 记者 孙晓玲;学业 恋爱 人际 求职[N];鞍山日报;2010年

5 市委常委 军分区政委 常文林;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N];潮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周海霞;快乐才能体现生活质量[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7 史泰希·威纳 谢冬兰 编译;网上健脑锻炼:让你的大脑“点石成金”[N];中国社会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金健;鞋厂里有锅“心灵鸡汤”[N];东莞日报;2008年

9 姜堰市第四中学 胡大进;初中阶段优秀生心理问题探究[N];江苏教育报;2009年

10 思思;嫉妒是影响交往的大障碍[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虹;双边多议题自动协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凯;博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沈洁嵘;关于儿童发展动机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树婷;高中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颜桂梅;高中生和谐人际关系、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郝世君;电子对抗兵人际关系特点及教育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7 蒋洪波;人际关系状态形容词模糊赋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彭雅静;初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贾淑芳;人际信任在大学生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中的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雅斯;影响中国人人情行为倾向三因素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3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63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4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