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校本、校际循环系统模型研究与实践——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校本、校际循环系统模型研究与实践——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基础教育资源 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 共建共享
【摘要】:文章利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分布区域性特点和相关评估数据,提出基础教育资源所具有的校本循环和校际循环的特点,分析和研究两种循环模式在丽水市基础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势、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与方法,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互补和扩展的目的,达到丽水市基础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文章提出的建议对于分析与指导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探讨信息技术环境的多媒体支持下促进协作学习和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作者单位】: 丽水市教育技术中心;
【关键词】: 基础教育资源 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 共建共享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区域基础教育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结合丽水市的实际情况,笔者发现区域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莉;余平;魏志慧;;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访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马尔科姆·里德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2 杨刚;徐晓东;;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关于CSCL的定量与定性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3期
3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课题组;项小仙;;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4期
4 施建国;;《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宫昊;;媒介产业的“软硬资源位”与“软硬竞争力”的关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明明;基于多媒体画面设计的艺术功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轶斌;;英国开放教育资源项目(UKOER)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范婷婷;罗德良;胡清;;CSCL在教学中的交互与协作初探[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3 肖中杰;;青海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思考[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彭豪;钱扬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实施与成效——以“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2期
5 汪琼;王爱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OER)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投资与盈利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3期
6 林书兵;徐晓东;任英杰;;从个体组合到小组认知:协作学习探究历程回顾[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3期
7 周由游;施建国;;技术推动学习的新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10期
8 丁莹;杨开城;;教学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协同学习系统中思维工具集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冯喜花;混合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协作学习活动实施的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孙海东;面向医学教育视频的垂直检索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杨行;微博支持的协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晶晶;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李翠丽;高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课程设计个案研究[D];深圳大学;2012年
7 王曦;中美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封娜娜;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下协作学习教学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邱欢堂;基于本体的CSCL个体评估模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原瑞;网络环境下复杂学习行为中交互协作学习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荣杯;CSCL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2 赵建华;CSCL的基础理论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任剑锋;焦建英;;CSCL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4 陈仕品;张剑平;;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5 徐晓东;;从组间比较到个体内比较的回归:重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6 陈开晟;;文学本体论的探寻、坚守与反思——重读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郑宁国,王玉华;协作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刘黄玲子,朱伶俐,陈义勤,黄荣怀;基于交互分析的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朱伶俐;刘黄玲子;黄荣怀;;网络学习社区交互文本编码体系的设计及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李艳燕;廖剑;王晶;黄荣怀;;协作学习交互分析工具及其案例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顺武;;汉中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2 罗勇为;;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6期
3 刘志选;;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梁志华;张永忠;王昭君;;可持续发展的上海教育资源建设体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10期
5 林君芬;;论教育信息化的服务观[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9期
6 文新;;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年01期
7 何勤;;教师信息素质探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4期
8 阮滢;;教育信息化 多元理解·智慧行动·突破藩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9 丁薇薇;;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等师范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08年03期
10 刘燕;史舒人;韩焕刚;;由五个关键词透视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民;;上海教育资源库知识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节选)[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世洪;;论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战略任务[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5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6 聂照民;王新程;;适应信息化要求,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兼谈济南电大的教育信息化实践[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斌;;科学发展观与浦东的可持续发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峻京;;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外语教育应用平台建设[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全国矿山地质及21世纪可持续发展研讨会[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10 徐刚;;我国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思考[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富可;网络改造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2 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党委书记 潘克明;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霍娜;农村教育信息化更重应用实效[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冯俊杰;教育信息化的“湖北模式”[N];光明日报;2009年
5 余胜泉;2004教育信息化:应用就是指挥棒[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傅夏苇 于勤;无锡教育信息化实施八大战略[N];人民日报;2004年
7 ;教育信息化的“非典”化反思[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缪衢;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市场巨大[N];人民日报;2001年
9 ;中国电脑教育年会召开[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10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张立强 王爱胜;教育信息化,我们期待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2 胡建渊;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3 彭善枝;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咏梅;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蔡自力;可持续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陈军飞;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张周堂;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王哲林;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安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儆;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吴胜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陶舟;农业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实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晓芬;江西高职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美霞;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曲思伟;面向数字化校园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5年
9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文刚;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职能认识的偏差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7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6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