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论中国教研员作为专业领导者的新角色理论建构

发布时间:2017-10-04 09:29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教研员作为专业领导者的新角色理论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教研员 专业领导者 专业领导力


【摘要】:近年来针对教研员角色定位的问题逐渐升温,讨论角度和定位都不一,因此本文从政策、实践和理论的三维角度来论证教研员作为专业领导者的新角色定位。首先从政策角度,国家政策和基础教育改革,都需要教研员承担多元职能,已然超越业务工作范围而进入专业领导领域;其次在实践层面,教研员却将多元职能悬置,其原因在于因为未能把握新角色的定位而导致专业发展方向不明;因此,"教研"概念必须从理论层面来重构,明确专业领导者的角色定位是教研员承担多元职能的必然选择,其也要求教研员在专业领导力上着力发展,为此,本文初步建立APPA专业领导力的培训架构作为支持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建议途径。
【作者单位】: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教研员 专业领导者 专业领导力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EH090450)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8
【正文快照】: 一、引言建国之初,中国教育百废待兴,如何迅速改造和建设一支符合新时期需要的教师队伍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因此为基础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支援的教研系统应运而生。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负责“教学研究和教师学习”到“努力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再到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卓平;教研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人民教育;2003年19期

2 钱丽欣;;教研工作大有可为——全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研讨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0年02期

3 崔允o7;;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8期

4 翟立安;;教研员担当“专业的课程领导者”?——与崔允o7教授商榷[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2期

5 卢乃桂;沈伟;;中国教研员职能的历史演变[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7期

6 魏宏聚;;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3期

7 宋林飞;;区县教研员学科建设的领导力——关于培训者培训的定位与校本路径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燕;;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期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4期

2 肖楠楠;代建军;;定位与转型:课程监控视域下教研室职能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7期

3 汪明帅;;民国时期教师的教学研究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4 董绍才;;基础教育教研室制度演进历程与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20期

5 李叶峰;;论教研员的课程领导[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4期

6 李政涛;;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交融中研究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7 张丰;;透视的眼睛·务实的建议[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8 袁晓英;;区域层面提升教研员课程指导力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1期

9 翟立安;;教研员担当“专业的课程领导者”?——与崔允o7教授商榷[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2期

10 董绍才;;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室制度的历史嬗变[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森;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一)——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3年28期

2 丁文平;;教研员专业发展:一个不应忽视的话题[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年08期

3 郑金洲;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究[J];江苏教育;2005年03期

4 崔允o7;;教师应先学会评价再学习上课[J];基础教育课程;2008年11期

5 李志宏;;我经历的30年基层教研工作变迁[J];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03期

6 党书坡;;课程改革中教研员的角色重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7 毛景焕;课堂评价的新视点——关于如何通过评价教师促进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8 崔允o7;;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9 王绍诚;教研员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5年06期

10 牛有生;;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万银;教研员如何评课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03期

2 张洪涛;;教研员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J];黑河教育;2009年02期

3 赵才欣;;教研员的学识视野与专业素养[J];上海教育;2010年01期

4 刘裕强;蔺平;;中英项目第四期兼职教研员培训会在兰举行[J];教育革新;2007年10期

5 ;省小学语文教研员会议在宿州市召开[J];安徽教育;1982年04期

6 潘绍伟;杜伟;顾中华;;关于体育教研员工作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89年06期

7 ;优秀地理教师、教研员简介(四十三)[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年11期

8 刘华;我愿意思考 愿意把思想变成文字[J];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07期

9 管锡基;;课程改革与基层教研员的使命[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年11期

10 敖国儒;;新课程实施中教研员的工作策略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功爱;;网络教研——中学地理教研员的新方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秋月;;利用资源 打造品牌学校——喜看福安市“结盟·重建”第二模式行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高原;张占友;;以校为本,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张占友;;以校为本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黄春燕;;快乐的课堂,快乐的阅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6 陈秋月;;利用资源 打造品牌学校——喜看福安市“结盟·重建”第二模式行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7 刘芳;;构建多赢教研文化,,深化校本教研,推进小学课程改革[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河北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名单[A];河北省史学会通讯(1984第1期)[C];1984年

9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10 丁英姿;;“五大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成果——探索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业俭;“教研员”新解[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陈红云;新罗区:教研员送教下乡[N];闽西日报;2008年

3 刘宝剑;教研员应当成为“五台高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金坤荣;听课评议,不妨“阳奉阴违”[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湖北省公安县倪家塔小学 张治年邋谢正明;农村学校欢迎不带“官味儿”的教研员[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智;潜心笃志方为胜[N];哈密日报(汉);2010年

7 江西省南康市教研室 连文华;变下乡“视教”为“试教”[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睢宁县教育局 袁苏;为教研员上示范课鼓与呼[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9 茅卫东;教研员队伍应该成为课改的中坚力量[N];中国教师报;2007年

10 辽宁省义县头道河中心小学校长 高昱;教研员:蹲在校园引领教改[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绍才;基础教育教研室制度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学智;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庆山;体育课程实施主体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宏丽;人类学课程设计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起月;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角色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彦t

本文编号:969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69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