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内涵、层次与现实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本质的新认识
本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内涵、层次与现实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本质的新认识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期,树立服务理念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社会视角和大教育视角出发,阐述了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内涵、层次和要素,分析了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实践领域。教育信息化服务既是促进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服务模式,也是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理解教育信息化的三种视域:学校教育观、大教育观和社会系统观。教育信息化服务包涵五个实践领域:教育条件、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社会创新与文化传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本质上,教育信息化的最终表现形态是服务——提供教育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这不仅厘清了教育信息化服务的范畴,也是宏观视角指导下对教育信息化本质的新认识。
【作者单位】: 陕西省电化教育馆;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服务 内涵 层次 实践 发展
【基金】:2010年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基础教育专网的整体应用推进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DKT1013)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对教育信息化而言,“服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一直以来,如果提及教育信息化的服务,人们更多会关注教育信息化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教育信息化是服务的客体,即怎样保障教育信息化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或运行,更具体地讲就是硬件调试、设备维修和网络维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凤春;;教育并存服务性与生产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九义;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环境基本结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9期
2 段丽,姚利民;在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7期
3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4 刘正海;信息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任儆;信息化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6 熊才平;“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演变链系统模型——探寻缩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差异的理论依据[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7 ;“教育技术领域新界定”的再解读——对AECT05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和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8 曾金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改革与战略;2006年06期
9 李玮莹;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10 钟以俊;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的美学思考[J];教育导刊;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桂华;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3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曲正伟;教育利益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陶美重;高等教育消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英;基于虚拟社区的中小学教师知识共同体构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解建峰;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高中语文自我导向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汪佳敏;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明祥;中小学信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姜建庭;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斌;校园信息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微平;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付亦宁;基于多媒体教室的CPSL教学环境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9 单珊;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董宏建;论数字化教育的人文反思与建构[D];河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2 刘美凤;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变是未来教育的关键[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3 李政涛;;为人的生命成长而设计和发展教育技术——兼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娟;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想法[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2 朱君;;试论教育的信息化[J];教育与职业;2002年07期
3 张德荣;教育信息化与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索[J];焦作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段奎;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实施策略的思考[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帅冉;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J];科学与管理;2003年05期
6 ;非常时期的教育信息化[J];计算机教与学;2003年05期
7 王文君;杨改学;;关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3年05期
8 李向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J];黑龙江教育;2004年13期
9 陈进兴;教育信息化,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J];人民教育;2004年19期
10 邓正益;行走于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4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张立强 王爱胜;教育信息化,,我们期待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韩振江;教育信息化要做的事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谢涛;教育信息化:市场在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余峧;教育信息化突破“PC+课桌”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4年
5 郑雅轩;教育信息化要把握“三个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金祥孔;白银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N];白银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霍娜;农村教育信息化更重应用实效[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8 王晓飞;2009十大教育信息化事件[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 王珊 见习记者 鹿丽娟;教育信息化推进城关教育现代化[N];西藏日报(汉);2011年
10 ;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9 荆永君;教育资源分布式配送与调度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巍;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寺涌;中国法学教育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赵欣;师生协作型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安胜;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危义斌;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振华;美国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发展成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9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96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