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呈现方位和刺激材料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低自尊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呈现方位和刺激材料的影响
【摘要】:目的:以低自尊个体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为基础,考察点探测范式中不同呈现方位和刺激材料对注意偏向是否产生影响。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筛选出自尊低分组的2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点探测任务,研究低自尊个体对拒绝性、中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低自尊个体对拒绝性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刺激;刺激材料上下呈现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左右呈现;词语材料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情绪面孔图片。结论:低自尊个体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的解脱困难;刺激材料左右呈现是区分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有效呈现方位;面孔表情图片是区分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更有效的实验材料。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市实验中学;
【关键词】: 低自尊 注意偏向 点探测任务 呈现方位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EBA090436)资助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影响着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应对方式。低自尊个体由于容易知觉到外部的拒绝性信息,也更倾向于将别人的行为知觉为拒绝,因而存在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1]。目前关于注意偏向的产生机制还存在不一致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体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锦红;李杨;胡荣荣;严艳梅;;视觉搜索中空间不对称性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2 甘淑珍;李国瑞;;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以词语和面孔表情为刺激材料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3 李海江;杨娟;贾磊;张庆林;;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4 田录梅,李双;自尊概念辨析[J];心理学探新;2005年02期
5 王妍,罗跃嘉;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标准化及其评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6 王一牛;周立明;罗跃嘉;;汉语情感词系统的初步编制及评定[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8期
7 李海江;杨娟;袁祥勇;覃义贵;张庆林;;低自尊个体对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10期
8 李海江;贾磊;罗俊龙;杨娟;张庆林;李冰冰;;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ERP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汲慧丽;;论抑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刘双;张向葵;;儿童早期自尊的行为观察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2期
3 姚昭;王振宏;雷榕;;词—面孔任务中的情绪效价冲突效应及性别差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4 章吉;陈英和;李雯;;儿童混合表情识别的发展及与基本表情识别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2期
5 刘阳娥;冯正直;戴琴;王凤;廖承菊;;重复呈现情绪面孔对抑郁症状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6 张均;冯正直;;沉思和分心对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7 李双;;大学生的自尊、抑郁特点及其关系[J];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宋春芳;刘海芳;;小议“面子问题”——有关青少年的自尊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9 李丽;丁妮;梅磊磊;薛峰;董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的单相抑郁症情绪加工特点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7年12期
10 李艺;马钦海;;顾客心理安全感对网络服务消费行为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雅如;徐展;;同时工作记忆负载对词-面孔Stroop效应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3 马婷婷;汉代情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钟明天;抑郁认知易感者负性情绪信息加工的杏仁核激活及脑功能连接特征[D];中南大学;2011年
6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桂平;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教师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汉语情绪词启动反转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梅玲;大学生内隐—外显性态度的测量与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t$;中学生学业成绩稳定性对自我效能感及自尊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成山;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杨;师范类大学生生活应激、情绪智力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敖天侠;初中生自恋类型及其对注意偏向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晓静;两类厌恶材料:厌恶敏感性相关的fMRI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雅如;同时的工作记忆负载对词—面孔Stroop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斌斌;社会比较对女研究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彭小虎,罗跃嘉,魏景汉,王国锋;面孔内外特征对东西方面孔识别影响的ERP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3 吴明证;梁宁建;孙晓玲;;消极反馈条件下青少年自尊结构与注意偏差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9年02期
4 刘毅,刘萍;自我尊重简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杨娟;张庆林;;不同自尊者在赌博情境下的风险规避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6 吴明证;水仁德;孙晓玲;;自尊结构的压力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7 钱铭怡;王慈欣;刘兴华;;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8 石伟;黄希庭;;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9 梁宁建;吴明证;邱扶东;汤文洁;丁莹;;基于分化/整合视角的自尊结构与心理调适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10 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霞;;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综述[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2期
2 李海江;杨娟;贾磊;张庆林;;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3 戴琴;冯正直;;神经质人格对情绪词注意偏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4 张林;吴晓燕;;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特征[J];心理学探新;2011年02期
5 戴琴;冯正直;;A型行为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7期
6 罗亚莉;张大均;;高特质愤怒个体对负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1年02期
7 钱铭怡;王慈欣;刘兴华;;社交焦虑个体对于不同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8 柳春香;黄希庭;;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9 杨智辉;王建平;;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J];心理学报;2011年02期
10 高笑;陈红;;消极身体意象者的注意偏向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永聪;苗丹民;刘旭峰;齐建林;赵金平;范卫华;;表象旋转加工阶段的线性区分[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丁道群;;内省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柳春香;黄希庭;任泽港;;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晓溪;;心理疲劳对反应时影响的实验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徐咏梅;赵乃迪;许磊;;中学生高焦虑群体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李新影;李雪冰;罗跃嘉;;特质焦虑与负性注意偏向的ERP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曹静;;大学生抑郁个体的注意负性偏向[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新影;Ellen Poliakoff;Isabelle Blanchette;罗跃嘉;;负性注意偏向时程特点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沈秀琼;甘怡群;;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述祖;史志英;;视知觉的不同维度比较[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振宇;构筑心理防御机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陈侃 申荷永;身边的分析心理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摆脱压抑学会宣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第一军医大学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副教授 严金海;要学会自我调节身心[N];信息时报;2001年
5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王效道;心理健康的标准(上)[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刘萃侠肖健;为面子说自己幸福?[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谢勇敏;人生路长更应注重心理健康[N];大众科技报;2000年
8 刘同杰;人的需要与身心健康[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毕德 谢玉安;政治心理学 一门方兴未艾的交叉学科[N];学习时报;2000年
10 一水;受挫后的心理对策[N];中国保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秀巧;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小异;海洛因成瘾戒断者注意功能障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刘明矾;情绪负启动效应的双重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朱海燕;海洛因戒除者的认知与情绪加工特性及其脑机制[D];浙江大学;2005年
5 任国防;视觉表象表征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吴彦文;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瑞;刺激特征数量和特征突显度对样例效应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乐;态度形成的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董圣鸿;多重参照框架及数字表述方式对数字加工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昭红;情绪影响反应抑制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淑珍;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繁兴;两种自我意识个体的注意偏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3 柳春香;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苟娜;PTSD初中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林国志;恐惧情绪下高低物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6 张冬冬;情绪启动效应对正常个体注意偏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江国栋;社交焦虑个体注意特点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高笑;胖负面身体自我图式女性对身体信息注意偏向的ERP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伍艳;人格特质、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偏向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建科;词语和图片的情绪Stroop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6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7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