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研究
【摘要】:微信公众平台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的一项新应用。根据该平台的功能和优势,文章分析了微信平台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并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开展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调查反馈显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是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 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移动学习 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1微信与移动学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所谓移动学习,即“Mobile Learn-ing”,是指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1]。它使人们不受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鞠文飞;;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移动设备教学辅导环境[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年12期
2 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3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04期
4 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3期
5 冯志强;;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09期
6 邓小霞;;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强;;论中国高校师生对话关系的建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朱红霞;;基于交换网络理论下的高校师生关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3 王海燕,李芒;让师生实现零距离的心灵触摸——从教学交往的视角研究高校教师的个人教学网站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王伟;钟绍春;吕森林;;面向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移动智能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5 刘海华;赵丽娜;焦伟婷;薛枝梅;;浅析E-learning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11期
6 陈思莲;;主体间性理论视角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郭浩;;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李崇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3期
9 王寒冰;;开放大学微型数字化资源建设浅谈[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苏仰娜;韦宁彬;;移动学习教学游戏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彬;聂忠星;;移动个人数据服务中的数据安全实践[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伟;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瑞娥;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主体交往体系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张浩;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邓彤;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冯;高校师生关系及师生交往状况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随;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俊;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的改进与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5 石晓庆;交往德育—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德育转型的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6 包红燕;研究生师生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明颖;移动学习对象元数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志妍;远程教学中教师导学风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厚东;“三堂会诊”班级管理理论及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文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体验教育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玲;唐爱民;;当前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J];成人教育;2007年03期
2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7期
4 安宁;;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6年01期
5 张合斌;朵天林;;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模式[J];教育信息化;2006年16期
6 张应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7 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8 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9 盛伟芳;;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2期
10 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嘉云;应加强“公开课” 的教学研究性[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Z1期
2 ;2001年第1~4期《教学研究》总目次[J];教学研究;2001年04期
3 全德;论二战前国外的教学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陈宏伟;校本教学研究的误区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李国芝;;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研究课的偏差与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6 李德林;徐继存;;当前教师教学研究的澄清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3期
7 滕晓梅;;“两课”教师如何做好校本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8 葛文庆;范钦亮;;校本教学研究的动因与特征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9 吴言;;教学研究:回归生活,回归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7期
10 韩永平;;关于理想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壮绮;;新时期俄语基础教学研究[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志平;;有效教学研究的几点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3 辛益群;;《自然探索与创新》系列课中的时间生物学教学研究[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第3届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5 安瑛;;怎样听好一节课[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赵晓华;杨孝宽;荣建;;注重教育教学研究,促进精品课程建设[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7 张利华;;独树一帜的学术风格[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慧;;Photoshop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A];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吴小平;;化学式的教学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10 郑洪涛;;基于“案例驱动”的PLC教学研究[A];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云鹰;中浦院盐城教学研究基地揭牌[N];盐阜大众报;2014年
2 宁波市美术“双创”教学研究课题组;美术“双创”教学研究的生成与发展[N];美术报;2003年
3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刘凤琴;也谈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N];甘肃日报;2009年
4 崔允oa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教授;把握教学研究方向[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江涛;市委将与浦东干部学院共建教学研究基地[N];晋中日报;2010年
6 ;吴江:创新教学研究机制 激发学校课改活力[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姜堰市仲院中心小学 李佳庆;教学研究误区谈[N];江苏教育报;2010年
8 渤海大学 常春;大学数学案例教学研究与应用分析[N];山西青年报;2014年
9 马开剑;指向现实问题的教学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崇仁县第三小学 周迩;浅谈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究[N];抚州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娇;特岗教师教学研究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2 尚金鹏;校本教学研究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东阳;初中分层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任慧云;有机推断的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燕革;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胡守敏;论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学研究范式[D];西南大学;2007年
7 王晓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校本教学研究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8 殷鹃鹃;从专业期刊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祝蒙蒙;基于“整体建构”理论的中学电化学教学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4年
10 赵晨霞;中职“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76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7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