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教育功能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梁漱溟教育功能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梁漱溟 教育功能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现代教育
【摘要】:教育功能可以分为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教育的个人性功能和教育的自身性功能。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构造和实践推行中,就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发展关系展开研究,为解决中国现实政治、经济问题探索道路。梁漱溟有关教育功能论的认识丰富了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一、梁漱溟教育功能论的形成背景众所周知,人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教育更是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梁漱溟教育功能论思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一)家庭教育的影响梁漱溟接受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超;;直觉、理性、人心:梁漱溟对中国文化解读的三阶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陈来;对新文化运动的再思考——从“五四”后期的梁漱溟说起[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肖良武;从“出世”到“入世”——梁漱溟由佛转儒思想的嬗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4 陈智;梁漱溟“尚情”说简释[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杨雪英,陈太彬;梁漱溟的文化理想及其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陈雷;基于心理事实 探究伦理道德——试论梁漱溟研究伦理道德的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韩晓东;评《梁漱溟与中国现代文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初探[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刘岳兵;梁漱溟研究在日本[J];哲学动态;2003年06期
10 向海英;梁漱溟由佛转儒原因试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剑虹;黄希庭;张进辅;;梁漱溟人格的心理传记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顾红亮;;梁漱溟的礼俗观与儒家生活方式整顿[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长林;;以道德代宗教与伦理本位社会的和谐——梁漱溟论中国文化要义的解读[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王焱;陈龙江;;以文化教育为手段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借鉴意义[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刘重来;;梁漱溟的处世养生之道[A];百家谈养生[C];2009年
6 刘长林;;儒家人生哲学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梁漱溟的阐释及启示[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光芒;;论梁漱溟东方文化观的理性内核[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8 王荧;;从学校改造到乡村建设——梁漱溟教育及社会实践的四起四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仲明;;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吁——试论抗战时期的梁漱溟[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别必亮;郑明鹏;;论梁漱溟的农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勇;“自我颠覆”的晚年梁漱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黄敏兰;透过梁漱溟的眼看那些“风流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杨吉生;梁漱溟的养生之道[N];保健时报;2008年
4 马军;梁漱溟婚姻中的两个小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书评人 马勇;也谈梁漱溟的婚姻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黄穗生;梁漱溟:虽问政仍是书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季萍;梁漱溟的传统法文化观[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早报记者 许荻晔;“今天谈中国问题,是重温梁漱溟已思考过的问题”[N];东方早报;2013年
9 陈鹏鸣;一部全面展示梁漱溟心路历程的传记[N];光明日报;2002年
10 丁为祥;梁漱溟与《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2 周朗生;寻求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3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刘旺华;“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梁漱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王光;论梁漱溟的民主思想及其发展[D];吉林大学;2012年
6 周良发;梁漱溟历史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珍喜;文明冲突视野下的伦理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梁漱溟“人心论”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杨子波;梁漱溟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王晨光;梁漱溟文化视域下的人生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张艳兵;梁漱溟的“新礼俗”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尹易雯;梁漱溟国家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2年
6 陆曜伟;梁漱溟政治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王紫佳;梁漱溟的比较文化观[D];西北大学;2009年
8 秦九玲;梁漱溟的伦理秩序观[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黄晶菁;梁漱溟政治理念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高明;梁漱溟儒家民主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53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5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