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育技术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热点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17:31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热点问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专业发展 词频分析 聚类分析 热点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技术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已成为教育科学领域中又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从教育技术视角出发,应用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近10年的CNKI教育技术核心期刊文献,对教师专业发展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探讨。
【作者单位】: 上海海关学院培训部;
【分类号】:G451;G434
【正文快照】: 围绕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广泛的反思和讨论,包括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及标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途径、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等[1]。为了探究教育技术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笔者应用聚类分析和多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年07期

2 于文;;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术研究现状——基于专业学术期刊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8期

3 焦建利;汪晓东;秦丹;;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文献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名符;李保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2 陈瑜林;;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论文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 王璐;唐名丽;;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模式探究[J];传承;2011年12期

4 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5 牟智佳;;国内外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12期

6 那一沙;袁玫;杜修平;;基于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的高职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年03期

7 贾巍;杨晓宏;;教师远程学习适应性的内涵与构成要素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8 陈泽璇;文民刚;;大学英语网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3年01期

9 梁海洋;;基于Web of Science的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计量学分析[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4年03期

10 李斐;郑信军;;我国幼儿情绪情感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基于2003-2013年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词分析[J];特立学刊;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均平;柴雯;;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6:区域创新与绿色发展(Ⅰ)[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名丽;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叶然;我国中医护理科研发展状况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闫士涛;知识管理学学科体系构建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王红;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研究热点分析(1998-2007)[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5 闫玲玲;近十年我国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D];天津体育学院;2009年

6 杜英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职教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杨彦荣;基于混合加权的共词分析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佳;教师在线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浩;基于共词分析的技术分解结构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刘晓晴;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家荣;借鉴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 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的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2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3 马秀峰;李晓飞;;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张仙;黎加厚;;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杨卉;王陆;;基于教师电子档案袋的网络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环境的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6 李志伟;;论教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7 黎辉文,曾凤玲,陈先哲;浅论高校教师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革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陈小青;肖宏;;澳大利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对AJET的一项内容分析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9 魏顺平;傅骞;路秋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研究者派系分析与可视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10 胡巍;论信息化社会教育技术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艳;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士萍;改革开放以来教师教育历史发展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王红梅;基于教育Blog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路德;;聚类分析在体育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1984年02期

2 ;聚类分析[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05期

3 张福宝;聚类分析[J];统计研究;1986年01期

4 陈迪钊;怀化市太平溪21种水质监测对象的聚类分析[J];怀化师专学报;1991年02期

5 洪方明,贾志永,龙志和;对应聚类分析与政府投资领域的确定[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张玉晶;聚类分析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7 何国民,马良宏;一种新的R型聚类分析方法——复相关R型聚类分析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刘洁;聚类分析——让我们轻松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J];北京统计;2003年09期

9 罗姗;朱国会;;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张鹏程;;甘肃各地区农产品的图论聚类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翠;;我国各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对消费的制约[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均立;傅国华;;海南各县(市)经济实力的聚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黄金;曹林峰;;南京服务业发展的聚类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肖静;杨泽峰;徐辰武;;微阵列表达谱监督聚类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陈国华;廖小莲;夏君;;证券投资分析的聚类分析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6 路爱峰;崔玉杰;;沪市电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聚类分析[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红卫;隗金水;;聚类分析评价与测量效度关系探讨[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8 牛东晓;乞建勋;;网络资源平衡问题的聚类分析优化遗传算法研究[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詹原瑞;彭书杰;李如一;;基于聚类分析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邹晓玫;修春波;;基于聚类分析的犯罪率相关因素的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建萍;基于计算智能技术的聚类分析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成安;分布式环境下聚类分析新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杨旭杰;基于统计方法模型分析的中药复方专利保护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李宝玲;王裕颐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眩晕证治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周韬;盐胁迫下胡杨的生理响应及miRNA表达动态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锴;聚类分析在古生物学和矿物学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9年

2 冯伟;聚类分析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邹家兴;基于混合多指标信息的聚类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4 曾玉钰;定性数据的聚类方法及其应用探析[D];厦门大学;2008年

5 杨磊;一种两总体聚类判别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强;聚类分析理论在港口规模确定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7 陈艳伍;聚类分析模型在纳税评估中的应用[D];湖北大学;2013年

8 张中月;影响聚类分析方法应用效果的因素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2年

9 孙冰心;基于谱系聚类分析的集装箱装箱方案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10 李黎;基于聚类分析的负荷数据分类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本文编号:1296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96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