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权力—知识分析——深度访谈的中国经验
本文关键词:教育中的权力—知识分析——深度访谈的中国经验 出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言文分离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但少有社会学研究方法或是教育社会学角度就这一现象的深度思考。本文从言文分离现象出发,分析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进而对教育中的权力一知识问题展开讨论。笔者指出,深度访谈只是为了深入了解言文一致的世界——西方世界而开发出来的一种调查工具。本为一种地方世界的治学态度或调查技术成为带有世界普遍意义的追求真理的代名词,对这一涉及权力一知识的问题应该有更深刻的知识社会学反思。深度访谈来自音声中心的西方世界,试图在言文分离而且表意优先的汉语世界里扎根,这一扎根现象本身为反思"文化霸权"、"音声帝国主义"等问题提供了可能。
[Abstract]:The words in daily life Chinese separation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bu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ology or the phenomenon of the depth of thinking in view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From the language phenomenon of separation, analysis depth interview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education of power knowledge to discuss the problem.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the depth interview is jus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Genbunitchi world -- a survey tool developed by the western world. This is a world of scholarship or survey technology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the world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to the pursuit of truth, the power of knowledge should be involved have a more profound knowledge of sociological reflection. In depth interviews from the sound center of the western world, trying to language separation and ideographic Chinese preferred world root, this phenomenon itself is rooted in reflection "Cultural hegemony", "sound and sound imperialism" and other issues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的思想史研究”(BAA100011)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研究”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小平和毛主席散步。小平:租西,四介桑最同库地是洒子四琴喽?主席:桑班!小平:莫友比择更同库地了?!主席深吸了一口烟,凝视前方:田田桑班……小平继续问:有崽同库地吗主席二目一瞪,把烟袋一摔:甲板!小平又问:那崽崽同库滴哩?主席急了,说:白甲板! ——网络笑话 一、引言:“甲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政亮;;风景民族主义[J];读书;2009年02期
2 王平;;语言重构的两种向度——日本言文一致运动与晚清白话文运动之比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李玮;;“白话”特性与“格律”建设——论新月派格律探索中的语言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杨善华;;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J];社会;2009年01期
5 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6 陈向明;“本土概念”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7 孙晓娥;;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实证论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李春阳;;20世纪汉语的言文一致问题商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郝志景;;反思文白之争与欧式中文[J];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叙事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刘红军;沈玮玮;;中西视野下的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江泓;;电视新闻短评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李志岭;;汉字的宗教、美学、符号属性与天人合一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赵颖坤;;“均质”与“激情”下的规则制定——建国初期的立法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彬;;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宏芳;;引入社工人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谈贵州社区矫正人才队伍的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郝志运;钟佳桂;莫云生;;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权力中心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祖君;;写作文化及其传播论略[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郭亮;;维米尔家世考疑:一种文化地图的方式[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孟宪平;;荒野及其在西方风景画中呈现方式研究[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9 李丹婷;;真实的启迪:论质的研究及其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10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菊霞;创伤叙事与写作治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郭爱华;基于行动研究范式的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杨善华;;关注“常态”生活的意义——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沈迪中;巧合是怎样产生的——中国白话文运动和日本言文一致运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4 孙晓娥;边燕杰;;留美科学家的国内参与及其社会网络 强弱关系假设的再探讨[J];社会;2011年02期
5 杨善华,罗沛霖,刘小京,程为敏;农村村干部直选研究引发的若干理论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6 杨善华,孙飞宇;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7 徐正考;张_g_g;薄刚;;关于古白话起源问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10期
8 陈平原;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以“引经据典”为中心[J];文学评论;2001年04期
9 陈平原;“元气淋漓”与“绝大文字”——梁启超及“史界革命”的另一面[J];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10 陈平原;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J];文学评论;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阵;;试析antonomasia,synecdoche,metonymy的重叠现象(下)[J];英语知识;2000年03期
2 胡红艳;;意义浮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俞允海;乡学至私塾:“塾”义变迁考[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卢佳钰;;锐词的产生是喜是悲[J];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11年04期
5 ;啥是节气?[J];科学大众(小学版);2003年06期
6 蔡玮;汉语地名与修辞格[J];阅读与写作;2001年03期
7 刘强;;为了共同的目标——“关于武术散打和散手名称统一的研讨”侧记[J];少林与太极;2009年10期
8 郭士宏;由两例简称说简称[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2期
9 丁建川;“专名变异”的修辞渠道[J];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张培华 ,李德明;转读法——用《汉语拼音方案》处理外来词[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志立;;使用互信息辅助在篇章范围内识别命名实体[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葛运东;孙常龙;房璐;姚建民;;基于搜索引擎的专有名称译文挖掘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蒋运鹏;;弗雷格的“真”[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姜广辉;詹海云;张寿安;刘君灿;林庆彰;;第二十一章 明清实学研究的现况及展望[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5 邹利平;杜清运;;省级地名管理数据库数据组织与更新策略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张显清;;陈子龙:晚明实学思潮的健将——兼论明清实学思潮的一些问题[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7 卢淑琴;;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推动图书馆讲座事业发展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曹天生;;藏学·敦煌学·徽学[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赵明明;洪宇;姚建民;朱巧明;;基于音译和网络的命名实体翻译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车文秋;资深专家详解被误读的商标概念[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郭青剑;从“泥人张”案看“老字号”保护[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马 津;专家视点看“家家”[N];中国工商报;2005年
4 李延生;谁是“泥人张”?[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中国消费者报 郭兆锋;“泥人张”面临商誉之争[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6 沈亚军;奥运呼唤知识产权保护意识[N];光明日报;2006年
7 陈少红;合理用药的八项注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尹训宁;典型性选美中的非典型性侵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9 董少东;市民买菜请认三个标志[N];北京日报;2003年
10 记者 汤碧琴;国产参咋成了进口参?[N];宁波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一;论英文行政文件中专有名称的汉译方法[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泥玛仁庆;蒙古地名变迁[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于小秦;甘肃县名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萍;报纸新闻导语受事主语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刚;中医术语英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霞;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色彩词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张晓艳;基于混合统计模型的汉语命名实体识别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王薇;《仪礼》名物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武忠定;越南现代新闻语言中的汉越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葛运东;跨语言信息检索查询翻译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0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380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