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新时期朝鲜族节日文化传承动态及教育策略

发布时间:2018-01-12 06:22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朝鲜族节日文化传承动态及教育策略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朝鲜族节日 多元 断裂 民族团结 对策


【摘要】:对东北地区部分朝鲜族乡镇与市区的老年协会、文化机构和社区、50个朝鲜族家庭和32所朝鲜族中小学的实地调查表明,目前朝鲜族节日传承呈现出:传统节日种类减少、庆典仪式日趋简便而快捷、趋向多元化、传承主体不均衡或断裂等新发展动态。因此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协调传承主体、突出节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节日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新时期朝鲜族节日文化传承。
[Abstract]:A field survey of the elderly associations,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communities, 50 Korean families and 32 Kore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ome towns and cities of Korean nationality in Northeast China was conducted. At present, the Korean festival heritage presents: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types are reduced, the ceremon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mple and fast, and tends to diversity. Therefore, we must base on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the reasonable coordination of the main inheritance of the main body, highlight the festival and school educ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and perf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Korean festivals in the new period, we should dig in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festivals an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unit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进程中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人类学调查研究”[11BMZ035]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各民族独特的节日文化习俗构筑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环境,象征着民族团结与合作。对东北地区朝鲜族乡镇与市区的老年协会、文化机构和社区、50个朝鲜族家庭和32所朝鲜族中小学的实地调查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朝鲜族节日传承呈现出新发展动态。具体分析如下:一、新时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穆春林;;从贵州彝族丧葬文化透视彝族生死观[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李渤;民族心理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J];长白学刊;2004年05期

4 银洁;;由潜抑到彰显——论老舍的民族归属意识[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3期

5 黄羽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新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詹德斌;;韩民族“恨”的心理特征与韩国外交[J];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03期

7 刘添才;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深层次原因[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梁世甲;;甘、桂乡村民族关系现状的差异性特点及因素分析——以耿萨村和弄兰村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崔英锦;新时期朝鲜族道德社会化的心理学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3期

10 姬兴涛;;民族心理学对文化参量的现象学关注及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艳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凝聚力作用的定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吴洪琳;大夏国史[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蒋新卫;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征;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对我国当代竞技篮球发展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婷;西双版纳多民族学校中不同民族学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潘文兴;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继杰;社会结构性差异视阈下的新疆民族心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孙玲;宏观视角下的翻译与读者大众心理[D];兰州大学;2011年

5 许洪兴;论中国当代油画的意象表现[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穆春林;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在威宁自治县的实践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7 李斯娜;剃发令与清初各阶层心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段会玲;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阿斯古丽·艾买提;对于吸收维吾尔模戳印花元素,,发展新疆版画地域特色的初步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喇维新;西北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健康与高教管理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润喜;;学校应注重节日文化教育[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年10期

2 雷继元;;打造教师节文化 促进师德建设[J];襄樊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3 王华;;心有千千“节”——大学生的节日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01期

4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11期

5 赵锦秀;;中外节日风俗的对比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8期

6 ;信息广角[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7 朱国忠;校本课程非有“本”不可吗——当下校本课程教材观的审查与重[J];教书育人;2004年15期

8 范中杰;;论传统节假日教育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4期

9 吴晨耘;;倡导和谐教育思想 促进学校文化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31期

10 陈国安;改革课程结构体系 促进职中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广州外语职中“协同课程”构建思路和教育功能[J];教育导刊;199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潘艳;;从传统节日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李功毅;过“中国年”承接中华美德[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祁建;端午节需要补上文化这一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定翔;让传统节日走进鹰城校园[N];平顶山日报;2010年

4 张振瑶;会宁远程教育“三到位”[N];白银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新博;节日的教育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亚平;“心理—道德教育”学校场域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3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413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