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教师主动改变的表现及原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尹弘飚;李子建;;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改变[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1期
3 尹弘飚;李子建;;课程实施与教师心理变化[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疆勤;;信息与通讯技术背景下教师专业技能培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苑青松;米学军;;新课改中教师的适应性[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贺菲;;教师个体的课程意识:存在与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 姚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化的必要性与条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9期
5 房贞祥;;新课程实践中的小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缓解策略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6 郑代义;;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王连英;唐章蔚;;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审视与路径探寻[J];昌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吴学军;刘智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意义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徐建芳;;浅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态度取向[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10 刘天娥;;影响教师创造性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培养对策[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径言;教师课程领导学校场域与专业基质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全印;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詹青龙;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车丽娜;教师文化的嬗变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义红;高中文科生数学课堂参与情况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亚云;空乘班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芳;“和合型”教研团队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曲立杰;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少銮;高中英语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淑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耿婵娟;基于关注阶段理论的初中熟手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冯绿倩;“毛铁”成“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斌;学校文化传承的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汪秀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启亮;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卢乃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国内地和香港教师的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秀琴;[N];光明日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以甘肃省通渭县榜罗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个案[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5期
2 单美贤;秦军;霍晓峰;;研究性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以《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为个案[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7期
3 高巍;;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5期
4 何晓莹,张福娟,周颖芳;轻度弱智少年厌学情绪辅导的个案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8期
5 白继芳;;“半衰期”: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的新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6 王宁;;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积极心理辅导个案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3期
7 叶秀红;;“教育契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24期
8 葛朝红;党伟;;特殊案例及幼儿园心理健康研究[J];华章;2009年24期
9 郑小军;;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四结合”模式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9期
10 桑新民;;学术权威人物个案研究的理念与方法论——美国教育技术学领军人物学术思想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兰;;大学生危机干预个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莉;;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后进生心理个案研究分析[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佟立纯;;通过心理咨询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案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江滢荣;李建伟;;艺术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的个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周长庚;;在个案研究中思考“三结合”教育的和谐发展[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6 虞晓玲;;一位情绪性学业不良学生的个案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黄亚芳;;请关注“尖子生”的心理健康——“尖子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吴怡娜;张日f;;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促进研究生心灵成长的个案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开宜萍;;向无语世界说“再见”——孤独症儿童早期语言康复的个案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毛晓瑞;张日f;;对一名过度依赖性儿童进行箱庭疗法的个案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潘世祥;提升教师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叶隽;教育;在“民族-国家形成”的视野中[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江西鹰潭应用工程学校 吴玉叶;第一部研究中国教育电视的书[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华国栋;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张东 汤立宏 董洪宝 曹生根;创新培训模式 提速校长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河南省南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景国成;千万别误解了“教育科研”[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袁大坤;教研课题的选择及其反思[N];中国教师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苏令;校长通往成功的路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华东师范大学 陈华;教师“个人”生涯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秦虹邋张武升;教育科学怎样才算有“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冯锐;基于案例推理的经验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D];南京大学;2002年
6 郑爱明;自杀倾向大学生家庭因素及其家庭治疗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铁道;亚洲发展中国家普及教育中的课程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1997年
10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华清;学校课程的权力与控制——英国个案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宝林;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品行失范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袁志芬;粤北农村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武俊学;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潘琦;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何雪梅;民汉合校进程中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华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陆静萍;同性恋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辅导方法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6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58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