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自尊及冗思对初中留守儿童内化情绪问题影响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达朝锦;程培霞;曹枫林;蒋陈君;;农村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年23期
2 杨会芹;张波;郭雪萍;李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2期
3 王长虹;李晏;苏林雁;;青春期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专;郭静;;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刘晖;杨会芹;;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刘佰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评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4 王坚;冷淑敏;朱晓玲;;“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郭忠玲;;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述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钟燕;康如彤;刘康香;吴宗文;;情绪障碍对青春期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年11期
7 王长虹;苏林雁;李晏;李飞;耿耀国;黄广文;苏巧荣;徐该玲;;Barratt冲动量表用于小学生的信度效度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17期
8 夏维海;蔡昭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9 李萍;;湖北十堰留守儿童和城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22期
10 刘小先;;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心理行为问题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晓娜;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情感状况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徐丽华;某乡镇留守环境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保护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张莉;长治市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D];中南大学;2009年
4 喻永婷;陕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敏华;对孝感市孝南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洪美华;农村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及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7 扈丽萍;住院青少年健康及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韩功帅;贫困地区小学生学校适应现状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9 杨洁;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特征及综合干预效果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10 马涛;桦川县苏家店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马丽霞;赵冬梅;王广新;刘东平;钱建华;喻支霞;;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5期
3 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上海常模的制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5 黄应圣,刘桂平;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4年22期
6 吴继红;;农村不同教养方式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以洛阳地区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8 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年03期
9 熊磊;石庆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年06期
10 乔良;陈希宁;袁萍;苏维;曾谨;;某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兆荣,赵玲玲,王绪东;中学生紧张性的生活事件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1年04期
2 黄锟,陶芳标,高茗,李光友;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1期
3 黄雪竹;郭兰婷;唐光政;;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4 荆怀福;;师范学院特困生幸福感认识成分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4期
5 赵久波;张小远;;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发生的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6 罗伟;孙雅娜;王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7 张梅;李福洪;辛自强;赵献梓;;职业和普通高中学生生活事件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8 赵慧敏;;大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对情感的调节效应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9 李月;;大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情绪的相关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姚梅玲;赵悦淑;靳彦琴;;父母职业对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影响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末;杨鑫辉;刘燕;;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翠翠;刘衍玲;刘传星;;国内生活事件的研究述评[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郑璐璐;孙晓军;魏华;何青青;郑晓燕;;大学生生活事件、网络成瘾与自我隐瞒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周宗奎;燕路遥;何青青;郑晓燕;;大学生生活事件和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浩;董妍;俞国良;;自我同情对大学生消极生活事件应对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姚梅玲;赵悦淑;靳彦琴;;父母职业对中学生生活事件的影响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9 林筱念;张永欣;张笑容;谷传华;田梦潇;;护理专业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韧性、自信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翟紫艳;魏华;郑璐璐;何青青;;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韧性的中介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阳;微小精神创伤不容忽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2 副主任医师 吕国梁;心理致病的三要素[N];中国老年报;2002年
3 赵飞;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毕锦云 陈根;谨防“心理危机”[N];甘肃日报;2001年
5 孙时进 刘佳琛;社会压力之下的生存[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郑坚 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恶性肿瘤致病的情志因素(上)[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7 王文;男性健康只是男“性”健康吗[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主任 袁浩龙;情绪的“零存整取”[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北京安定医院教授 蔡焯基;丧失感 威胁感 不安全感——致病[N];北京日报;2001年
10 刘华;家有“寄居老人”怎么办[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丽华;生活事件与无望抑郁的风险以及弹性恢复[D];中南大学;2014年
2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红政;陆军新兵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位东涛;生活事件与神经质影响焦虑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5 陈健;自悯影响无望抑郁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亭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万铮;生活事件对已婚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蒋燕宾;大学生正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莎莎;老年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6 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志标;广州大学生生活事件问卷的编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曹亚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雅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学习压力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孙志鹏;高校毕业生生活事件问卷的编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9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278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