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望哲学看道德教育的超验本质——基于对经验主义道德哲学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1-06-13 23:31
道德的经验不能以"自身"为本质,因而也不能作为道德教育的本质。人只有摆脱了"经验"才能真正接受道德。希望哲学对"将在"的向往,实质在于对"此在"的否定。是要用理性统治直观,用精神统治实在,用思想统治情感。超验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经验只是道德教育的途径。经验只能作为道德学习的方法,而不能作为道德学习的目的。道德教育对"将在"的向往,本质是对应然性及其可能性的向往。希望哲学对终极和应然的追求,无意于将"此在经验"排除在道德教育之外,而在于强调超验学习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希望哲学对"将在"的终极想象,正是要让超验的生活对经验的生活发挥引导作用。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教育的两个世界
(一) 原本超验的道德本质
(二) 希望哲学对道德的超验想象
二、受经验主义伤害的道德教育
(一) 经验主义的伦理问题
(二) 道德教育中的经验主义———以希望哲学的视角
三、反省中的道德教育立场
(一) 对意义认知的改写
(二) 应让渡的教育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希望哲学:德育的方法论转向与超越——基于古典教育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J]. 苗睿岚,薛晓阳.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7(03)
[2]西方哲学知识伦理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J]. 郝文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3]认真对待反对道德知识教育的思潮——关于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化的思考[J]. 张正江,陈菊恋.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28)
[4]道德教育的非知识化路径——道家的知识观及其道德教育方法研究[J]. 谭维智. 教育研究. 2011(06)
[5]道德想象:一种新的德育方法论[J]. 薛晓阳. 高等教育研究. 2007(07)
[6]爱的受难与自杀的救赎──关于维特爱与死的一种解读[J]. 张尧均.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4)
[7]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J]. 鲁洁. 教育研究. 1994(06)
本文编号:322857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7(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道德教育的两个世界
(一) 原本超验的道德本质
(二) 希望哲学对道德的超验想象
二、受经验主义伤害的道德教育
(一) 经验主义的伦理问题
(二) 道德教育中的经验主义———以希望哲学的视角
三、反省中的道德教育立场
(一) 对意义认知的改写
(二) 应让渡的教育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希望哲学:德育的方法论转向与超越——基于古典教育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J]. 苗睿岚,薛晓阳.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7(03)
[2]西方哲学知识伦理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J]. 郝文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3]认真对待反对道德知识教育的思潮——关于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化的思考[J]. 张正江,陈菊恋.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28)
[4]道德教育的非知识化路径——道家的知识观及其道德教育方法研究[J]. 谭维智. 教育研究. 2011(06)
[5]道德想象:一种新的德育方法论[J]. 薛晓阳. 高等教育研究. 2007(07)
[6]爱的受难与自杀的救赎──关于维特爱与死的一种解读[J]. 张尧均.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4)
[7]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J]. 鲁洁. 教育研究. 1994(06)
本文编号:3228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22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