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使用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1-11-29 08:32
人类文明一直在进步,这种进步直接影响到教育领域。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各种信息技术元素的社会,教育的形式及原则都已经发生了无法忽视的变化。2010年11月,虹口区成为“电子书包”项目的全国首个试点区,有18所学校、多门学科参加了试验,覆盖学生4000多人。标志着上海在电子书包辅助教育教学领域的先进性。本文对上海市中小学为例进对电子书包的使用现状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影响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涉及闵行区某中学及普陀区某小学。通过对电子书包试点班级及学科的主要老师及学生进行问卷及访谈,了解电子书包的使用情况及使用中依然存在的问题。问卷及访谈的设计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现状
1.1.2 电子书包在实际教学中的预期效果
1.1.3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对电子书包项目进行调研的理论依据
2.1 电子书包与课堂结合概述
2.2 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核心
第三章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对电子书包项目进行的调研设计
3.1 技术接受模型四个因素对本次调研的影响分析
3.1.1 感知的有用性对调研设计的影响
3.1.2 感知的易用性对调研设计的影响
3.1.3 系统使用者的态度对调研设计的影响
3.1.4 环境支持对调研设计的影响
3.2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设计调研活动
3.2.1 问卷设计过程
3.2.2 问卷调研过程
3.2.3 访谈调查设计
第四章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电子书包试用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教师问卷封闭题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1 从感知的有用性理论出发设计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2 从感知的易用性理论出发设计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3 从想用的态度理论出发设计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4 从环境支持理论出发设计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教师问卷开放题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3 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4.4 学生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4.5 学生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的结论
2. 研究的局限
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筑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与发展述评[J]. 吴永和,雷云鹤,杨飞,马晓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13(12)
[2]国内电子书包应用现状述评——基于2011-2013年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分析[J]. 李青,蔺方舟. 中国电化教育. 2013(12)
[3]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J]. 周榕.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1)
[4]基于电子书包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研究[J]. 李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9)
[5]电子书包在我国普及应用缘何难[J]. 刘子英,王晓光,张简. 中国教育学刊. 2013(S1)
[6]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电子书包”[J]. 章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08)
[7]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J]. 吴晓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03)
[8]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问题研究[J]. 李燕,张俊丽.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20)
[9]电子书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应用[J]. 李为民,王永花.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19)
[10]电子书包的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J]. 游建强,高志丽. 出版参考. 2012(07)
本文编号:3526183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现状
1.1.2 电子书包在实际教学中的预期效果
1.1.3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对电子书包项目进行调研的理论依据
2.1 电子书包与课堂结合概述
2.2 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核心
第三章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对电子书包项目进行的调研设计
3.1 技术接受模型四个因素对本次调研的影响分析
3.1.1 感知的有用性对调研设计的影响
3.1.2 感知的易用性对调研设计的影响
3.1.3 系统使用者的态度对调研设计的影响
3.1.4 环境支持对调研设计的影响
3.2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设计调研活动
3.2.1 问卷设计过程
3.2.2 问卷调研过程
3.2.3 访谈调查设计
第四章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电子书包试用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教师问卷封闭题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1 从感知的有用性理论出发设计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2 从感知的易用性理论出发设计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3 从想用的态度理论出发设计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4 从环境支持理论出发设计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教师问卷开放题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3 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4.4 学生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4.5 学生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的结论
2. 研究的局限
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筑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与发展述评[J]. 吴永和,雷云鹤,杨飞,马晓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13(12)
[2]国内电子书包应用现状述评——基于2011-2013年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分析[J]. 李青,蔺方舟. 中国电化教育. 2013(12)
[3]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J]. 周榕. 电化教育研究. 2013(11)
[4]基于电子书包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研究[J]. 李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9)
[5]电子书包在我国普及应用缘何难[J]. 刘子英,王晓光,张简. 中国教育学刊. 2013(S1)
[6]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电子书包”[J]. 章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08)
[7]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J]. 吴晓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03)
[8]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问题研究[J]. 李燕,张俊丽.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20)
[9]电子书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应用[J]. 李为民,王永花.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19)
[10]电子书包的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J]. 游建强,高志丽. 出版参考. 2012(07)
本文编号:3526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52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