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应对不公正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17:2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应对不公正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应对不公正的方式 情境 公正敏感性 公正特质观 人格特征


【摘要】:本文研究大学生面对不公正时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编制《大学生应对不公正的方式问卷》,应对方式包括四个类别,分别是“主动-建设性”应对方式、“主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被动-建设性”应对方式和“被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经过检验,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修订Schmitt等人(2010)编制的《公正敏感性问卷》,经过检验,修订的问卷包括四个维度,与原问卷结构相同。编制《公正内隐特质观测量工具》,该工具包括积极内隐特质观、中性内隐特质观和消极内隐特质观三个维度。此外,本研究还采用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版)》。 采用以上测量工具,对6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大学生在应对不公正情境时,采用最多的是“主动-建设性”应对方式,其次是“被动-建设性”应对方式,再其次是“被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最少采用“主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 (2)在公正敏感性方面,大学生犯过者敏感性得分最高,其次是得益者敏感性,再其次是受害者敏感性,旁观者敏感性最低。 (3)在公正内隐特质观方面,大学生积极特质观得分最高,其次是中性特质观,消极特质观最低。 (4)不同情境下,大学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具体为:“无压力-有效果”和“有压力-有效果”情境比“无压力-无效果”情境更多地导致大学生采取“主动-建设性”应对方式;“无压力-无效果”比其他三种情境更多地导致大学生采取“主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有压力-无效果”比“无压力-无效果”的情境更多地导致大学生采取“被动-建设性”应对方式;“有压力-无效果”比“有压力-有效果”的情境更多地导致大学生采取“被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 (5)公正敏感性、公正特质观、人格特征等内部影响因素对于应对方式有-定的预测作用,具体为:公正敏感性对“主动-建设性”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公正敏感性、消极特质观对“主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精神质和神经质对“主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公正敏感性和消极特质观对“被动-建设性”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被动-建设性”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公正敏感性、消极特质观对“被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被动-非建设性”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应对不公正的方式 情境 公正敏感性 公正特质观 人格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1
  • 1.1 问题提出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研究内容10-11
  • 2 研究综述11-20
  • 2.1 概念界定11-16
  • 2.2 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16-20
  • 3 大学生应对不公正的方式问卷的编制20-34
  • 3.1 研究目的20
  • 3.2 研究方法20-25
  • 3.3 结果与分析25-34
  • 4 公正敏感性问卷的修订34-38
  • 4.1 修订目的34
  • 4.2 研究方法34
  • 4.3 结果与分析34-38
  • 5 大学生公正内隐特质观测量工具的研制38-43
  • 5.1 研究目的38
  • 5.2 研究方法38-39
  • 5.3 结果与分析39-43
  • 6 大学生应对不公正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43-55
  • 6.1 研究目的43
  • 6.2 研究方法43-44
  • 6.3 结果与分析44-51
  • 6.4 讨论51-55
  • 7 总结与展望55-58
  • 7.1 总结论55-56
  • 7.2 特色与创新56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56-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76
  • 致谢76-77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论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应对教育[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祚山;教师素质结构的内隐观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3 张卫东,黄伟清,叶斌;应对的多测评维度的鉴别分析[J];心理科学;1998年01期

4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5 叶一舵,申艳娥;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年06期

6 边玉芳,滕春燕;教师心理健康内隐观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7 李祚山;大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8 周浩,龙立荣,王燕,王忠军,吴怡,柯善玉;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影响效果的差异[J];心理学报;2005年05期

9 王燕;龙立荣;周浩;祖伟;;分配不公正下的退缩行为: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年02期

10 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779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79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8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