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9:03
本文关键词:微课程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2013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师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①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的通知,各地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方式和课程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培训方式要创新,培训内容要以学员为中心,发挥其自主学习的作用,还要不断的实践,进而可以更好的增强学员对培训的兴趣。在这个信息时代,微学习以其方便、快速、微小的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优势使它逐渐被重视。笔者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尝试以微课程作为新的培训内容的载体,运用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探索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策略,并且构建出微课程的应用模式,为教师提供培训的参考模式。本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概括总结,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对微课程与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且阐述了本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通过对可汗课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可汗课程与传统课程的不同之处,参考其他研究者对微课程的认识,笔者将结合可汗课程的优势,分析总结出微课程在设计过程中的原则和应用模式。 第四章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与需求做了调查分析,了解了高校教师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并且结合前面提出的微课程设计的应用模式,对教师的应用技能进行微课程设计,并将此微课程提供给教师进行体验,最后对教师的使用效果进行调查分析。 第五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笔者在其他研究者对微课程认识的基础上得出微课程的应用模式,这个模式还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期望能给后来研究的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训 微课程 设计原则 应用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1;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2
- 1.1.1 信息化微时代的到来9-10
- 1.1.2 非正式学习的趋势10
- 1.1.3 信息化环境对高校教师能力的要求10-11
- 1.1.4 传统教师培训的困惑11
- 1.1.5 研究课题的引入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
- 1.3.2 研究方法13-14
- 1.4 研究现状14-15
- 1.4.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5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15-17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17-28
- 2.1 微课程与相关概念界定17-22
- 2.1.1 从概念定义看研究方向17-19
- 2.1.2 从研究数量看概念的产生和发展19-20
- 2.1.3 从相关概念的应用内涵来分析20-21
- 2.1.4 微课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发展21-22
- 2.1.5 基于微课程教师培训的概念和特点22
- 2.2 理论基础22-28
- 2.2.1 成人学习理论22-25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5
- 2.2.3 学习分类理论25-26
- 2.2.4 现代培训理念26-28
- 第三章 微课程的案例研究和实现方式28-38
- 3.1 可汗课程相关案例研究28-32
- 3.1.1 课程介绍:《三角形——证明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8-29
- 3.1.2 课程分析29-31
- 3.1.3 可汗课程的特点31
- 3.1.4 可汗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区别分析31-32
- 3.2 微课程设计原则和应用模式32-38
- 3.2.1 微课程的设计原则32-34
- 3.2.2 微课程的应用模式34-37
- 3.2.3 微课程设计的注意要点37-38
- 第四章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微课程应用38-56
- 4.1 关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38-47
- 4.1.1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与需求分析思路38-39
- 4.1.2 调查数据以及结果分析39-47
- 4.2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微课程47-53
- 4.2.1 《Google高级搜索--文件格式搜索》微课程设计48-51
- 4.2.2 《信息资源下载技巧—利用FlashGet下载FTP文件》微课程设计51-53
- 4.3 实施微课程培训53-56
- 4.3.1 体验微课程53
- 4.3.2 满意度调查53-5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6-58
- 5.1 研究总结56
- 5.1.1 研究结论56
- 5.1.2 研究创新点56
- 5.2 研究局限及展望56-58
- 5.2.1 研究局限56-57
- 5.2.2 研究展望57-58
- 附录58-62
- 附录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需求分析问卷58-61
- 附录2:高校教师使用微课程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61-62
- 参考文献62-64
- 致谢64-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2 田秋华;;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5期
3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4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5 李俊;;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初探[J];科技视界;2013年24期
6 黄瑛;;微课——网络时代的一种建构主义新型教学手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王星磊;乔爱玲;;美国可汗学院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以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为例[J];软件导刊;2013年05期
8 官芹芳;;可汗学院翻转课堂[J];上海教育;2012年17期
9 贺艳菊;周朝阳;;微课程: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新模式[J];图书馆界;2013年05期
10 张辉宇,董艳,陈庚;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784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78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