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20:22
本文关键词: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新生 父母教养方式 分离-个体化 学校适应 干预研究
【摘要】: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是个体生理发育基本完成,心理发展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新生,将面临逐渐与家庭分离、从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阶段。国外的研究认为,大学生要实现人格的完整和独立,建立家庭以外的亲密关系,发展良好的社会情感,需要分离-个体化的能力,即具有在心理上和原生家庭分离或分化,在对父母的依恋和自我的独立之间获得平衡的能力。研究者还发现,分离-个体化水平会对个体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的分离个体化水平对他们的学校适应和个人发展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大学生新生能否成功的适应、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完成适应是值得广大研究者重视的。本研究关注可能影响大学生适应的外部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和个体因素分离-个体化,探讨大学生适应的影响因素,探讨通过干预来提高大学生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可能性。 本研究首先以524名大学新生为被试,在考察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分离-个体化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其次,选取32名大学新生作为被试,16名作为实验组16名作为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了团体辅导干预,控制组的被试不采取干预。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存在着分离-个体化的差异,不同来源的大学新生存在着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学校适应的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大学新生存在着母亲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学校适应的差异,学生于部与非学生干部存在着母亲教养方式、学校适应的差异. (2)父母对子女的关爱、鼓励自主和大学新生的分离-个体化能够正向预测学校适应,父母的控制能够负向预测新生适应。 (3)大学新生的分离-个体化部分中介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4)提升大学新生分离-个体化水平,优化学校适应的团体辅导可有效提高大学新生的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水平,团体辅导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大学新生 父母教养方式 分离-个体化 学校适应 干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研究背景9-11
- 1.1 问题提出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2 文献综述11-19
- 2.1 学校适应11-12
- 2.1.1 学校适应的概念界定11
- 2.1.2 学校适应的测量11
- 2.1.3 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11-12
- 2.2 父母教养方式12-13
- 2.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界定12
- 2.2.2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12-13
- 2.2.3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13
- 2.3 分离-个体化13-15
- 2.3.1 分离-个体化的概念界定13-14
- 2.3.2 分离-个体化的测量14-15
- 2.3.3 分离-个体化的相关研究15
- 2.4 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关系15-16
- 2.5 分离-个体化和适应的干预研究16-17
- 2.6 萨提亚模式和其干预研究17-18
- 2.7 现有研究的评析18-19
- 2.7.1 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关系18
- 2.7.2 对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干预研究18-19
- 3 研究设想19-21
- 3.1 研究假设19
- 3.2 研究目的19
- 3.3 研究思路19-21
- 4 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21-27
- 4.1 研究目的21
- 4.2 研究对象21
- 4.3 研究工具21-22
- 4.3.1 父母教养方式21
- 4.3.2 分离-个体化21-22
- 4.3.3 大学生学校适应22
- 4.3.4 研究程序22
- 4.4 结果与分析22-27
- 4.4.1 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学校适应的特点22-23
- 4.4.2 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关系23-25
- 4.4.3 分离-个体化的中介效应分析25-27
- 5 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干预研究27-36
- 5.1 研究目的27
- 5.2 被试选取27-28
- 5.3 研究假设28
- 5.4 实验设计28
- 5.4.1 实验设计表28
- 5.4.2 实验变量28
- 5.5 新生适应团体辅导方案的制定28-31
- 5.5.1 制定新生适应团体辅导的依据28-29
- 5.5.2 大学新生团体辅导方案的创新之处29
- 5.5.3 团体辅导方案的结构29-31
- 5.5.4 团体辅导的具体实施31
- 5.6 结果与分析31-36
- 5.6.1 实验组、对照组的分离-个体化、学校适应在前后测的差异比较31-33
- 5.6.2 实验组、对照组各自在团体辅导前后的差异比较33-34
- 5.6.3 实验组被试对团体活动的评估结果34-36
- 6 总讨论36-40
- 6.1 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特点及关系分析36-37
- 6.1.1 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学校适应的差异分析36
- 6.1.2 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分离-个体化、学校适应的关系分析36-37
- 6.1.3 亲子依恋和分离-个体化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路径分析结果37
- 6.2 大学新生适应团体辅导的方案分析37-39
- 6.2.1 大学新生团体辅导方案的特点分析37-38
- 6.2.2 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38-39
- 6.3 本研究的创新和有待解决的问题39-40
- 6.3.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39
- 6.3.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9-40
- 7 总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7
- 附录47-54
- 致谢54-56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琦,芦咏莉,邹泓,董奇,陈欣银;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2期
2 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6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996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