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农村寄宿制学校同伴侵害对内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10 05:21

  本文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同伴侵害对内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寄宿制学校 同伴侵害 校园欺凌 内化行为 心理弹性 自尊


【摘要】:同伴侵害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同伴侵害量表、内化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抽样调查了华北和西部两省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16835名学生,对其同伴侵害和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描述,并进一步分析了同伴侵害对学生内化行为的影响及产生机制。结果表明:(1)在农村寄宿制学校,16.03%的学生报告曾遭受过侵害,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同伴侵害检出率无显著差异。(2)在控制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后,同伴侵害能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内化行为。(3)心理弹性在同伴侵害与内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自尊能显著调节心理弹性对内化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对理解同伴侵害"如何"及"何时"影响学生的内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干预中,一方面要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应重视个体因素及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Abstract]:Peer aggression can cause serious negative effects o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is study adopts Peer aggression scale, Internal behavior scale, Self-esteem scale and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scale. A sample of 16835 students from 137 rural boarding schools in North China and West China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status of peer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was described. The effect of peer abuse on students' internalization behavior and its mechanism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6.03% of the students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 reported having been violat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peer aggression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and different grades. (2) after controlling gender, ag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type and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Peer aggression can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predict the internalization behavior of students.) resilience play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peer aggression and internalization behavior. Self-esteem can significantly regulat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on internalization behavior.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how and when peer aggression affects students' internalization behavior.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bullying on campu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factors and family factors on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同伴侵害事件在校园内频繁发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伴侵害(peer victimiza-tion)是指个体遭受同伴攻击的经历(MynardJoseph,2000),通常包括身体侵害、言语侵害、关系侵害与网络侵害等形式。不同地区、学校同伴侵害发生的程度不同。在国际上的已有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景欣;杨萍;赵喜佳;张文新;;早期青少年的同伴侵害与抑郁:自尊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6年01期

2 董会芹;;同伴侵害与儿童问题行为:自尊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3 叶艳;范方;陈世键;张烨;龙可;唐凯晴;王鹤;;心理弹性、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钢化效应和敏化效应[J];心理科学;2014年06期

4 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J];心理学报;2014年05期

5 孙仕秀;关影红;覃滟云;张露;范方;;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6 ;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地质教育;2012年03期

7 朱清;范方;郑裕鸿;孙仕秀;张露;田卫卫;;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以汶川地震后的青少年为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8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振栋;杨勇;马钦海;刘子琪;;情绪劳动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国文化情境视角的研究[J];南大商学评论;2016年04期

2 任真;王登峰;陆峥;;文化价值观对领导-部属关系与工作结果、心理健康的调节机制:“关系相处”和“社会交换”视角的比较[J];管理评论;2017年03期

3 高素华;;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心理资本和社会支持为中介[J];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03期

4 屠兴勇;王泽英;何欣;张琪;;批判性反思、创新性过程投入与创新行为——来自科技型企业员工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3期

5 阎亮;;新生代员工个人目标承诺与组织承诺——基于社会交换的视角[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6 杜恒波;朱千林;许衍凤;;职场欺凌对研发人员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年02期

7 贺爱忠;洪礼敏;;零售商店环境可持续行为对消费者商店支持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年02期

8 张洪;鲁耀斌;闫艳玲;;社会化购物社区技术特征对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7年02期

9 孙锐;赵晨;;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情绪能力、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J];科研管理;2017年02期

10 惠秋平;石伟;何安明;;中学生大五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手机成瘾倾向的中介作用和手机使用动机的调节作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道群;张湘一;李彬;陈锡友;;低自尊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呈现方位和刺激材料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2 黄曼;史滋福;刘妹;;未成年犯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3 叶宝娟;温忠麟;;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甄别和整合[J];心理学报;2013年09期

4 董会芹;张文新;;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会能力、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5期

5 叶宝娟;杨强;胡竹菁;;感恩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2期

6 叶宝娟;杨强;胡竹菁;;父母控制、不良同伴和感觉寻求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6期

7 方杰;张敏强;;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乘积分布法、非参数Bootstrap和MCMC法[J];心理学报;2012年10期

8 朱清;范方;郑裕鸿;孙仕秀;张露;田卫卫;;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以汶川地震后的青少年为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9 范翠英;王明忠;周宗奎;孙晓军;;童年中期同伴侵害影响孤独感的中介变量分析[J];心理科学;2012年03期

10 范方;耿富磊;张岚;朱清;;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2011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5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6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7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8 陶丽娜;;心理弹性共有观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9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积极发展:研究、干预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宏;;论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弹性[J];黑河学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蔚然;中国成人的心理弹性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林玉香;农村中职生心理弹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4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04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