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基于“中级汉语语法”慕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21 03:18

  本文关键词: 慕课 学习者特征 学习动机 交互性 翻转课堂 出处:《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中级汉语语法"慕课的教学实践,指出慕课学习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国别以及学习动机等个体特征方面,都与传统语言教学课堂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对语言慕课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慕课自身所能提供的教学与测试手段,既使语言慕课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遇到困难,也为语言教学利用翻转课堂加强交互性提供了可能。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intermediate Chinese grammar" for teaching practice, pointed out that the Mu class learners in age, education, nationality and aspect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classroom is different, and these differences largely on language Mu course design, presents a greater challenge teaching methods. Its can provide teaching and testing methods of Mu Mu, even if the languag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anguage teaching difficulties, but also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by flipping the classroom.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分类号】:G434;H195
【正文快照】: 作为教育革新实验的方式之一,慕课(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简称mooc)于2012年进入井喷式发展。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各高校也于2013年纷纷开设慕课。虽然慕课在国际社会已经遭遇到很多挑战和质疑,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也尚不确定,但它对高等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第二届汉语语法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2 王功龙;从单纯描写走向功能解释——读《汉语语法化的历程》感言[J];博览群书;2004年06期

3 王力;;浅议观念文化对汉语语法的影响[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12期

4 周娟;;汉语语法南粤论坛在韶关举办[J];语文研究;2006年04期

5 胡宁;;第六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胡宁;;第六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J];中国语文;2007年06期

7 周娟;郑娟曼;;第二届汉语语法南粤论坛纪要[J];汉语学习;2008年06期

8 周娟;郑娟曼;;第二届汉语语法南粤论坛在肇庆学院举办[J];中国语文;2009年01期

9 张永哲;;第六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J];中国语文;2011年06期

10 李临定;汉语语法的若干特点[J];语文建设;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古丽加米拉·沙依提;;浅谈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过程中所面对的难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3 段满福;;从《汉语语法论》两个版本看高名凯汉语语法理论的变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王定芳;;图解法析句研讨——兼论国内流行的语法分析方法[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姚莉;汉语语法化的前世今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朱俊玄;意义与形式内外结合[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3 胜寒;从“斑鸠的故事”说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莉;“广义形态”说在汉语语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D];新疆大学;2008年

2 梁爱梅;在华印尼留学生汉语语法偏误辨正能力的培养[D];河北大学;2014年

3 柏寒夕;20世纪初德国在华传教士赫德明《汉语语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艳敏;高师古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金源;麦都思《汉语语法札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董丽娟;德国传教士罗存德《汉语语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忠艳;《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量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晓溪;《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受事主语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白丽娜;空间因素对汉语语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必善;20世纪90年代三部汉语语法通史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0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50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7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