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国际教育与公共外交的兴起

发布时间:2018-01-23 01:15

  本文关键词: 公共外交 国际教育 国家形象 出处:《理论与改革》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9.11事件以来,公共外交活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各国政府也尝试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共外交活动。国际教育项目作为传播国家核心价值观、理念主张和政策立场的重要手段一直被视作公共外交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公共外交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概念的发展以及"全球共同体"的出现和民族国家地位的变迁使得21世纪的公共外交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要求,并在这一现实条件下重新审视了国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鉴于国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传播性、双向性、可控性的特点,它必然能够在21世纪新公共外交中具有更大的潜能和作用。
[Abstract]:Since the events of 9.11, public diplomacy activitie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and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Governments have tried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public diplomacy activities.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as the dissemination of national core value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idea and policy stance has been regarded as public diplom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rough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ublic diplomacy, we can se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eans of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change, "changes in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ivil society" and "public domain" and "global community" and the national statu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ublic diplomacy has show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new features, and in this realistic condition to re-examine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ctivities have its role in public diplomacy. In view of the spread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ctivity which has the doub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 and controllability will inevitably have greater potential and role in the new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
【分类号】:G511;D822
【正文快照】: 10.13553/j.cnki.llygg.2017.01.013全球化进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传统范式。21世纪以降,约瑟夫对于国家软实力的论证不仅仅使国家形象和吸引力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并在国际事务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国家形象和吸引力所开展的公共外交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飞;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黄超;试论发展中国公共外交[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唐小松;;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2期

4 李志斐;;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中国公共外交[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李艳艳;;“9·11”后的美国公共外交[J];社会观察;2006年06期

6 刘国华;李阵;;透视二战后日本对华公共外交[J];长江论坛;2007年02期

7 李默;;中国公共外交现状及发展建议[J];消费导刊;2007年05期

8 张毓强;张楠;;“面向2008年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论坛”述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廖宏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朝晖;;美国公共外交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3 韩方明;;中国公共外交:趋势、问题与建议[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4 加藤嘉一;;每个中国人应是公共外交“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5 赵新利;;对欧公共外交大有可为——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李巍;;对中国公共外交经典案例的一次深入剖析——评《中国世博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7 吴思科;;西亚北非变局为中国公共外交带来新机遇[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8 赵会民;;“中日小大使”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9 赵新利;;日韩留学生公共外交政策及启示[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10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天U,

本文编号:1456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56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a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