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创造力培养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智慧学习环境 + 创造力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06期
【摘要】:信息时代,学习环境愈加智慧化。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习者也正逐渐受到重视。该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了智慧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支持作用,并以提升学生创造力为出发点,借鉴创造性认知过程四阶段的观点,构建了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创造力培养模式。该研究进一步采用单组前后测时间序列准实验研究,通过三轮实验从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三个方面对创造力培养模式效果进行了测量,并结合访谈了解学生对应用该模式的态度。数据和访谈分析表明,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创造力方面具有较显著的效果。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lligent.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learners is also gradually received attention.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ity, taking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creativ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view of the four stages of creative cognitive process. A creative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a single set of pre-and post-test time series quasi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ativity training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fluency, flexibility and uniqueness. And combined with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Data and interview analysi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creativit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智慧学习环境下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CCA130131)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小勇;朱龙;冯智慧;郑晓丹;;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年06期
2 谢幼如;刘嘉欣;孙宁蔚;袁君;盛创新;;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科学探究心智技能的培养[J];开放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3 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年02期
4 ;《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J];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10期
5 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6 胡小勇;李丽娟;郑晓丹;;在线环境下学习者协作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1期
7 李葆萍;江绍祥;江丰光;陈桄;;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近十年国际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8 李文光;何志龙;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勇;吉豪婵;;拥抱混合式学习,从容应对“互联网+”[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年05期
2 冯智慧;;“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10期
3 冯智慧;郑晓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J];数字教育;2015年04期
4 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1期
5 崔惠萍;傅钢善;;新技术与电子书包融合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年06期
6 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11期
7 胡小勇;李馨;宋灵青;熊频;;在线学习的创新与未来:数字徽章——访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凯尔·派克(Kyle Peck)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10期
8 郭晓珊;郑旭东;杨现民;;智慧学习的概念框架与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8期
9 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7期
10 丁朝蓬;;动态评价对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冯子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学习和分类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星;关系分类模型的学习界限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潘剑寒;基于多潜在空间的迁移学习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杨春;反馈类型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中介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浩宇;资源整合、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薛晶晶;美国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习得的实验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10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以宣;感知教师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荣敬;不同情绪状态对学习判断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兰翠;M00C学习平台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航;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生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左扬扬;碎片化时代下企业微课程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戚政霞;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苏治芳;小学中高年级“微课题式”语文学习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华;提高中职生语文课堂学习动力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强敏;“学困生”的现状调查与教育转化途径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5年
10 谢平;对初中学困生学习素质提高的情感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23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82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