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个性化教育技术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1 06:33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师生具备了将其独特的生命感知、情绪波动、价值取向等及时渗透到"教育㤘技术"的耦合过程中,创生出个性化教育技术的现实条件。个性化教育技术注重主体生命体验,正好可以弥补大众化教育技术的不足。从生命哲学角度,研究服务具体人生命体验的个性化教育技术内涵,不仅需要彰显和扩展师生的生命意义,更需要尊重师生生命的独特性。个性化教育技术服务具体人的"生命*技术*教育"耦合原理、精准服务原理,为其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借助大众教育技术分层服务具体人的"互联网+"机制,师生在个性化教育技术设计与实践的相遇中,不断注入个体生命活力和知识之流的力量。这样生成的个性化教育技术,让个体生理和心理潜能得以充分发展,生命意义因此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耘生;浅论个性化教育策略[J];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2 郭喜青;关于家庭个性化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3年11期

3 王品富;;创造个性化教育促发展[J];中国市场;2005年28期

4 谭晓兰;;试论素质教育中的个性化教育[J];教师教育科研;2006年05期

5 王新民;;个性化教育与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策略[J];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韩冬梅;;浅谈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7 石露;;试论全面发展学说的实质与个性化教育[J];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8 吕芳;;浅谈体育的个性化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14期

9 钟育秀;;独立学院90后学生个性化教育初探[J];商;2013年12期

10 钟启泉;选修制度与个性化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姜凌;;探索个性化教育策略,激发学生优势潜能[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2 安洁;;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创新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宋景华;杨杰;;“三螺旋”模式下高校个性化教育发展路径探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4 安洁;;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创新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5 承正义;钱丽霞;;小班教育,孕育个性化教育的土壤[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6 姜立军;;实施学生个性化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7 贾晓欧;;“三结合”对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正面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红 陕西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三校;孩子的健康成长呼唤个性化教育[N];中国教师报;2010年

2 本报评论记者 徐宁;个性化教育不要再是毛毛雨[N];嘉兴日报;2009年

3 何会斌 广东总队一支队;倡导个性化教育[N];人民武警;2009年

4 记者 禾子;个性化教育是大势所趋[N];银川晚报;2010年

5 记者 刘志杰;“个性化教育”对差生不放弃[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本报记者 康丽;个性化教育应该成为教育主流[N];中国教师报;2010年

7 记者 汪培坚;衢州二中个性化教育出成效[N];衢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潘启雯 通讯员 马俊;《个性化教育消费白皮书》发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戴勇;个性化教育有效补充学校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曦;将“个性化教育”进行到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艳华;高校个性化教育理念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2 徐萍;初中个性化教育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关雯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的大学个性化教育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孙洪霞;化学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田燕;英美日个性化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洪雁;中学语文个性化教育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彦敏;A个性化教育机构教学与管理质量提升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8 李春荣;湖北大学楚才学院个性化教育之质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9 马炳霖;我国普通高中个性化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10 肖碧芳;职业学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1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71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