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朱熹道德教育阶段论及其时代意蕴

发布时间:2022-01-01 03:25
  南宋教育家朱熹建立了系统的道德教育体系。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实践认知,他把道德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蒙童教育(主要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并依据阶段特征设定相应的教育标的。以习近平"立德树人"的德育思想为指导,解析新时代语境下朱熹道德教育的现实意蕴。 

【文章来源】:煤炭高等教育. 2018,36(06)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朱熹道德阶段论思想内涵
二、道德教育各阶段的教育内容
    1. 童蒙教育———“习与智长”
    2. 小学教育———“学其事”
    3. 大学教育———“穷理”
三、道德教育阶段划分的科学依据
四、新时代语境下道德教育阶段论的现实意蕴
    1. 知行合一:突出实践
    2. 家庭教育:培育良好家风
    3. 二元互动:尊重主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朱熹道德教育思想浅探[J]. 马晓莹,刘英.  兰台世界. 2013(18)
[2]朱熹德育思想对中小学德育的启示[J]. 张务农.  教学与管理. 2012(15)
[3]朱熹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探索[J]. 涂爱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2(01)
[4]朱熹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德育启示[J]. 王敬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09(07)
[5]试论朱熹德育方法中的五个“相结合”原则[J]. 涂爱荣.  道德与文明. 2006(02)
[6]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浅析[J]. 翟慕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561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561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f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