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04 05:30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关注对人心灵的启迪与解放,教育目的聚焦于培养文化与专门知识兼备的人才,提倡教育目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统一;教育思维关注复杂性思维和一切有利于催生建设性后现代教育世界的思维方式;教育实践强调节奏性教育过程中经验的转变、意义的建构、能力的发展、教师的责任与智慧;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注重过程性、开放性、创造性和发展性。
【文章来源】:亚太教育. 2018,(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目的
二、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思维
三、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实践
(一) 教育过程必须保持有张力的节奏
(二) 经验在师生对话性交互作用中转变
(三) 意义在阐释与理解中建构
(四) 能力在回归性反思中发展
(五) 教师应成为有责任和智慧的舞伴和导师
四、建设性后现代课程思想
(一) 课程:达成个体经验转变的过程
(二) 课程目标
(三) 课程设计
(四) 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程理解的意义之维[J]. 徐继存. 教育研究. 2012(12)
[2]论怀特海的课程思想[J]. 杨丽,李长吉. 教育探索. 2010(01)
[3]简单性与复杂性:思考课堂教学的新维度[J]. 刘徽. 全球教育展望. 2005(03)
[4]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一种建构取向的课程实施观[J]. 吉标,吴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
[5]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 李子建,尹弘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1)
[6]反思性学习简论[J]. 郑菊萍. 上海教育科研. 2002(08)
[7]理解与对话——从哲学解释学出发看教师与课程的关系[J]. 姜勇,郑三元.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7)
本文编号:3567757
【文章来源】:亚太教育. 2018,(06)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目的
二、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思维
三、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实践
(一) 教育过程必须保持有张力的节奏
(二) 经验在师生对话性交互作用中转变
(三) 意义在阐释与理解中建构
(四) 能力在回归性反思中发展
(五) 教师应成为有责任和智慧的舞伴和导师
四、建设性后现代课程思想
(一) 课程:达成个体经验转变的过程
(二) 课程目标
(三) 课程设计
(四) 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程理解的意义之维[J]. 徐继存. 教育研究. 2012(12)
[2]论怀特海的课程思想[J]. 杨丽,李长吉. 教育探索. 2010(01)
[3]简单性与复杂性:思考课堂教学的新维度[J]. 刘徽. 全球教育展望. 2005(03)
[4]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一种建构取向的课程实施观[J]. 吉标,吴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
[5]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 李子建,尹弘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1)
[6]反思性学习简论[J]. 郑菊萍. 上海教育科研. 2002(08)
[7]理解与对话——从哲学解释学出发看教师与课程的关系[J]. 姜勇,郑三元. 全球教育展望. 2001(07)
本文编号:3567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56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