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新兴趋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质量,还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因此在信息时代,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应该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综述目前的研究现状,发现前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大都束缚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框架之中,研究的范围非常广,包括能力结构要素研究、发展阶段研究、培训模式研究、现状及对策研究等等,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本身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不够;其次虽然也有一些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证研究,但多是基于具体学科经验的表述或表象分析,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本研究从建构指标体系的角度研究信息化教学能力,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的能力维度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结构要素为构建依据,以访谈、问卷为手段方法,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对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研究运用文献、问卷、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提出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并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然后在系统科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的能力维度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结构要素,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预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内容主要是根据构建的预设指标体系编制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进行试测分析,修订完善预设评价指标,并最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根据构建的预设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问卷,进行发放及回收,用SPSS19.0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提取二、三级因子,并命名;第二个步骤,根据第一次数据分析结果及访谈资料,修订完善问卷,并发放及验证,最终确定为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第三个步骤,根据最终的指标体系,编制评价指标权重评分表,采用两两比较法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最终完成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导论8-20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概念界定9-11
- (三)文献综述11-20
- 一、研究设计20-24
-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0
- (二)研究思路20-21
- (三)研究方法21-24
-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24-26
- (一)系统科学理论24
- (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24-25
- (三)建构主义理论25-26
-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6-60
- (一)构建依据26-27
- (二)构建的原则27-28
-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8-52
- (四)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最终确定52-60
- 结语60-62
- (一)研究创新之处60
- (二)存在的不足60-62
- 参考文献62-68
- 附录68-82
- 致谢82-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绍文;加快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董路,韩颖,刘景红;建立多媒体现代化教室 实施信息化教学[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黄晓明;;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9期
4 李宗成;高玉芬;王秦岭;;大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2年04期
5 韩世彦;袁秀利;;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的思考[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刘兴喜;信息化教学及其发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闫军秀,李捷;关于信息化教学的思考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8 李凤来;;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和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9 夏广萍;章伟民;;信息化教学中的学科工具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04期
10 戚文革;陈显廷;;信息化教学研究[J];理论界;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云;孙婷婷;;在普通高校田径理论课中尝试信息化教学设计[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2 刘玫瑾;;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初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施虹冰;李小丽;;刍议以校为本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金素荣;倪青华;;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及其在企业的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5 王盛;;基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思考[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秦新利;李冰;;虚拟演播室系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纪波;白丽波;;浦东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效益多目标局势决策[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任晓红;;高职教育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黄军海;孟少华;郭平;;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体系初探[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10 温海燕;;试论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几点原则[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佳s,
本文编号:572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57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