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传播对青年价值观有何影响
本文关键词:“微文化”传播对青年价值观有何影响
【摘要】:"微文化"是基于微博而诞生的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是媒介文化新的创造方式和延伸体。青年长期受"微文化"传播的影响,会导致其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判断功利化,价值选择模糊化。因此,应当在"微文化"中增添"红色元素",加强"微文化"传播的监管,开展校园"微文化"建设,加强青年媒介素养教育,以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微文化” 传播 青年价值观 影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CKS03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微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 传播主体以独立个体为主。传播过程是一种传播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过程,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传播的主体往往都是一个官方的机构,而受众是没有传播资源的社会成员。这种传播模式在整体上是一个缺少互动的媒体平台,信息的流动是自上而下的,受众对于信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海兵;当前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几点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10期
2 王磊;当前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彭建标,陈勇;中西青年价值观发展的共同趋向及其原因探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李永松;跨世纪的回顾:青年价值观念的发展[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1期
5 崔晓娟;转型年代俄罗斯青年价值观的特征分析——从苏联与当代俄罗斯青年比较的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2期
6 吕妍;转型期俄罗斯青年价值观的变化趋势及其特点[J];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02期
7 石海兵;对建国后青年价值观教育的理性审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П.A.米赫耶夫;;俄罗斯农村青年价值观的变迁[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邓卓明;;论社会思潮与青年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交互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王小锡;;青年价值观研究的多维视野与立体构——《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构建》读后[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共青团湖南省委课题组;颜海林;艾理生;朱雄君;邓志强;;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2 张晓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嬗变[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王珑玲;才立琴;;论青年价值观的评价与建构——从对“一代不如一代”的质疑与反思谈起[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4 刘中起;;论自由主义价值观及其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郭占基;张振声;祖晶;;现代青年价值观的调查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 颜海林;科学发展观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N];学习时报;2012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葛晨虹;当代青年价值观透视[N];人民日报;2014年
3 谢石;青年价值观研究的新路径[N];湖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构建与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锋;转型期农村青年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谭琳;中俄转型时期青年价值观的比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李竞;农村青年价值观分化与整合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赵俊雅;新时期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童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杭州富裕乡镇青年价值观问题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6 贺璐;社会转型期青年价值观的整合[D];西南大学;2010年
7 吕箭箭;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8 王燕萍;转型期国有企业青年价值观现状及其构建路径[D];西北大学;2013年
9 罗望阳;论嬉皮士文化没落对20世纪70年代美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玲爱;现代性背景中的中国当代北方农村青年价值观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573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57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