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留守时间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07 10:04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留守时间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 亲子依恋 情绪调节能力 留守时间


【摘要】:目的: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对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能力关系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问卷对679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亲子依恋的年级主效应显著,四年级和五年级儿童显著高于六年级儿童;2亲子依恋安全性与情绪调节能力有显著正相关;3留守时间对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能力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受留守时间的调节,留守时间越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越依赖于亲子依恋安全性。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留守儿童 亲子依恋 情绪调节能力 留守时间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SH091)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玮;张茂元;;广东农村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比较研究——基于挫折应对与独立生活能力的分析[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年05期

2 范兴华;方晓义;张尚晏;陈锋菊;黄月胜;;家庭气氛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外向性与自尊的中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3 赵鑫;张润竹;周仁来;;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4 尹霞云;黎志华;苏林雁;;父亲依恋与儿童情绪行为发展的预测关系:一年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5 凌辉;张建人;易艳;周立健;洪婉妍;文晶;;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6 赵金霞;;儿童中期亲子依恋与焦虑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4期

7 范兴华;;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的比较[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2期

8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9 于海琴,周宗奎;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慧珍;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及其与亲子依恋、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嵇家俊;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原;王瑞姗;;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及孤独感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年08期

2 李春文;;哈尼族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以云南元江县车垤村为例[J];山西青年;2016年14期

3 程怡婷;周红宇;瞿安静;韦选韬;李芳;;信息化技术下儿童产品开发研究[J];戏剧之家;2016年12期

4 王佳恒;李美华;;青海省小学留守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现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5 马巧玲;;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监护留守儿童的可行性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11期

6 王玉龙;姚治红;姜金伟;;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留守时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03期

7 武振宇;林斗秀;贾云鹏;;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6年15期

8 吴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印象与解析探讨[J];时代教育;2016年10期

9 梁晓燕;汪岑;;父教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10期

10 孙静;戚研;;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治红;农村留守儿童依恋类型与攻击性的关系: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雅勤;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丹丹;流动青少年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轩攀贤;初中生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5 燕子涵;初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学业负担态度及心理健康的关系和干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美丽;青少年抑郁倾向的预防与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蕾;不同情绪诱发下情绪调节策略对不同心理地位的中学生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常川;家庭情绪表达对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3年

9 蔡文娟;青少年权谋倾向和孤独感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3年

10 罗燕;高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策略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虎;陈晋东;;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房树人测验结果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2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年03期

3 赵简;孙健敏;张西超;;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4 黎志华;尹霞云;蔡太生;苏林雁;;父亲参与教养程度、父子依恋关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5 马伟娜;朱蓓蓓;;自动情绪调节策略对焦虑个体负性情绪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6 孔风;王庭照;李彩娜;和娟;王瑾;游旭群;;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2期

7 范兴华;方晓义;陈锋菊;;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8 邓欣媚;王瑞安;桑标;;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与情绪体验、情绪能力、情绪调节态度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年06期

9 唐有财;符平;;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基于亲子分离具体化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1年05期

10 张连云;;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与孤独感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梅;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宁雪华;大学生挫折容忍力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海涛;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崔娜;初中生学校适应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杨芳;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汪清华;中小学生家庭环境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伏生;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贾静;影片片段诱发情绪的生理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史朝霞;青少年依恋发展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的实质[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2 陆芳,陈国鹏;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3 王家鹤;;情绪调节:国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视角[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4 朱艳新;周春雷;杨子波;;浅析情绪调节的内涵及特点[J];成功(教育);2007年10期

5 刘璐;方平;;情绪关注性欺骗与情绪调节[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6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述评[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7 赵联防;;情绪调节的研究及其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张伟亚;刘阳;;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影响效果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9期

10 罗鸣鸣;张野;;浅述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卢家楣;;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程族桁;;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黄敏儿;王筠榕;曹敏莹;王玲芝;袁俏芸;廖文娜;邓欣媚;;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罗鸣鸣;张野;;浅述无意识情绪调节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王国芳;杨晓辉;韩鹏;Jack Mearns;;中文版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的修订及其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温瑶;甘怡群;谢晓非;;地震灾后医务工作者的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投入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婷;甘怡群;;反馈类型与情绪调节内隐理论对词汇判断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过程:生理反应、主观感受及表情行为的变化[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邵景进;张大均;江琦;吴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海燕;;大学生情绪调节对记忆的影响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刘迎春 费纯;情绪调节提升劳动者深层扮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汪芬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书写表达:情绪调节的良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丁卫红(作者单位:芜湖市体委业余体校);网球比赛重在情绪调节[N];安徽经济报;2005年

6 府谷县关工委办公室;“走基层、访民情、听民声”专访府谷县关工办[N];西部法制报;2012年

7 石阡县汤山中学 王胜刚;后进生心理矫正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0年

8 卢金增 刘云;“心理矫治”课开进劳教所[N];检察日报;2006年

9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李玲;帮老年人走出丧偶之痛[N];健康时报;2006年

10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总指挥室干部 魏待征 陈保笏;低分培训压力的心理调试[N];人民公安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2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伟娜;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情绪反应的调整机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文文;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允丽;父母的元情绪理念、4岁幼儿的抑制控制与其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梦婷;节奏结构对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丁南翔;无意识情绪调节在挫折情境下的调节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肖博文;恐惧管理防御机制中的情绪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车先伟;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从休息到习惯化[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晁婷;自伤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8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808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