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面向思的教育及其理论困境
本文关键词:海德格尔面向思的教育及其理论困境
【摘要】:技术统摄下的现代性时代促使教育走向技术化的危险,人性扭曲与教育被动化成为当下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海德格尔批判适应于技术世界的教化教育,认为以范型为前提的固化培养模式使人被异化为无思想的个体。他提出面向思的教育来抵抗技术世界的霸权控制,引导学生在可待思虑的缺失面前保持开放态度,培养学生泰然任之与沉思的能力,促使其返回人的本己性。这种哲思倾向的教育方式对教育中唤醒沉思思想、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和倡导参与性情境化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但其理论所潜含的形而上学困境及由此所导致的践行困难需要我们审慎对待。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化 教化教育 面向思的教育
【正文快照】: “战争与和平融合成了一种经常性的骚动状态、真正的间距与亲合性退化成了一种平庸的可获得性、艺术作品和书籍的出版发行堕落成了流行商品的市场运作,而且大学也丧失了作为中心与思想场所的地位。”[1]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及其所构建的文化体系纵然在走出西方传统的可能性中展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灵伦;林昕;;试论人的有限性及其现实意义[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杨洲;;见山是山?见水是水?[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银笙;;天理何在:空间视角的反思[A];2013年第七届法律文化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王金林;;现成性与历史性——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会通之一[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年
5 师庭雄;;思索的重负——关于时间与存在的思考[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康中鼓;老子“道”的三层含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王珍;神存在于心中,未必存在于现实中[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张立才;文化现代化理念的自我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哲学所 谢地坤;继承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红雨;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观念的生存透视[D];吉林大学;2003年
2 张丽芬;艺术生成于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鹏;科学技术本源:海德格尔“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任敬;艺术之思在存在之思中绽出[D];兰州大学;2015年
3 耿凡;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子然;论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赫;诗性的救赎—海德格尔诗学探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王颖斌;去蔽之真[D];山西大学;2004年
7 刘晟光;实践的价值理解与价值的实践理解[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洁;死亡的三个向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刚;前科学、科学及数学因素[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师庭雄;存在的事情[D];兰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4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89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