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6:31
本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特点 健康信念 自尊 社会支持 心理症状
【摘要】:心理症状和应激之间的心理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问题已经成为临床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贫困大学生人格特点、健康信念、自尊、社会支持和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问题。 本研究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人格特点、健康信念、自尊、社会支持和心理症状水平进行比较。第二,,对贫困生人格特点、健康信念、自尊、社会支持和心理症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贫困生人格特点、健康信念、自尊、社会支持与心理症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探究这些中间变量对心理症状的预测作用。第三,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并结合理论,构想出关于各中间变量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路径分析进一步探讨各中间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所用问卷有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人格特点、健康信念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掩饰性更强,更内控,且心理症状水平更高。第二,神经质、自尊、机遇、居住地和性别对贫困生心理症状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第三,神经质、内外向和机遇对自尊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对社会支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人格特点的精神质和自尊对机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人格特点 健康信念 自尊 社会支持 心理症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独创性声明2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2-3
- 摘要3-4
- Abstract4-6
- 1 问题的提出6-9
- 2 文献综述9-20
- 2.1 相关概念9-12
- 2.2 研究回顾12-20
- 3 研究内容和假设20-21
- 3.1 研究内容20-21
- 3.2 研究假设21
- 4 研究方法21-24
- 4.1 研究对象21-22
- 4.2 测量工具22-24
- 4.3 统计工具24
- 5 结果与分析24-47
- 5.1 有效样本分布情况24-26
- 5.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各变量的比较26-30
- 5.3 对心理症状预测性因素的回归分析30-38
- 5.4 对贫困生人格特点、健康信念、自尊、社会支持和心理症状的路径分析38-47
- 6 讨论47-57
- 6.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差异分析47-50
- 6.2 关于心理症状的预测因素50-54
- 6.3 关于心理症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54-57
- 7 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57-58
- 8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4
- 附录64-71
- 致谢7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月苹;李松艳;成福伟;;弱势大学生群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以贫困生的研究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黎春娴;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玲玲;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雷鸣;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琳;武汉市大学生生活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世群;警察工作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玉花;80后企业员工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7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101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