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0-11 23:01

  本文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贫困大学生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


【摘要】: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现阶段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逐步扩大招生,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也相应增多,约占大学生总人数的26%。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贫困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在我国现阶段将会普遍而稳定存在。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以及心理健康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以期帮助贫困大学生获得更好的资源以及建立健全的人格,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得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以及在未来的发展中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本研究选取武汉几所高校的34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研究,其中非贫困大学生180名,贫困大学生160名。对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所用到的统计方法有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皮尔逊相关分析、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对统计结果研究发现: 1、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较,两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非贫困大学生低。按照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类,一般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类,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三种类型人数分布上差别不大,但非贫困大学生分布在第三类型的人数明显高于分布在第一类型的人数。 2、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有差异,非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要高于贫困大学生。 3、不同性别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差异显著,男性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 4、不同性别的贫困大学生在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女性显著高于男性。 5、贫困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格特征中的E(内-外倾)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精神质)与N(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6、贫困大学生的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中的E(内-外倾)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 通过这些研究发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发展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高校要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促进贫困大学生人格的良性塑造,这不但要给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主观支持,也要提高他们对支持的有效利用,还要根据性别的不同对贫困大学生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引言12-13
  • 2 文献综述13-27
  • 2.1 关于贫困大学生问题13-15
  • 2.1.1 贫困大学生的界定与认定标准13
  • 2.1.2 国内外关于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现状13-15
  • 2.2 心理健康15-20
  • 2.2.1 心理健康的概念的界定15-16
  • 2.2.2 心理健康的评定标准16-18
  • 2.2.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18-19
  • 2.2.4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比较19-20
  • 2.2.5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20
  • 2.3 人格特征20-22
  • 2.3.1 人格特征的概念20-21
  • 2.3.2 人格的影响因素21-22
  • 2.3.3 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点22
  • 2.3.4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的比较22
  • 2.4 社会支持22-24
  • 2.4.1 社会支持的界定与分类22-24
  • 2.4.2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24
  • 2.5 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研究24-26
  • 2.5.1 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24-25
  • 2.5.2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25-26
  • 2.5.3 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三者关系的研究26
  • 2.6 问题提出26-27
  • 3 研究方案27-30
  • 3.1 研究目的27
  • 3.2 研究假设27
  • 3.3 被试27
  • 3.4 研究工具27-30
  • 4 研究结果30-34
  • 4.1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差异30
  • 4.2 不同性别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的差异30-31
  • 4.3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31
  • 4.4 不同性别的贫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31
  • 4.5 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31-32
  • 4.6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32-34
  • 5 讨论34-37
  • 5.1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上的特点34-35
  • 5.2 不同性别的贫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35-36
  • 5.3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相关,以及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36-37
  • 6 结论与启示37-39
  • 6.1 结论37
  • 6.2 不足与启示37-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42-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云;;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孙红英;;论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5期

3 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4 刘仙菊;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张延朋;;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6期

6 沈永健;杜文东;王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7 程利娜;;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8 包水梅,王晓霞;21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年04期

9 王献敏;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矛盾及其化解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10 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1015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1015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