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3:13

  本文关键词: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现象也随着出现,而此现象在中职院校中则更加普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校园的秩序。手机依赖倾向是由于重复、频繁地使用手机所造成的一种不自觉的着迷状态,并产生了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和强烈的心理需求感。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心理弹性是指当个体面对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个体能够适应这种情况,并且威胁之后个体依旧能继续良好发展的现象。本研究通过问卷测查将中职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手机依赖倾向的基本特点通过数据形成呈现出来,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心理弹性是否是家庭亲密度和手机依赖倾向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本研究以我市中职院校在校学生为被试,采用国内常用的FACESⅡ—CV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对被试测试,经统计检验,结果如下:(1)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在家庭收入来源、家庭年收入、学前与父母相处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职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学前与父母亲相处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3)中职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学前与父母相处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4)中职学生的家庭亲密度与手机依赖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5)中职学生的心理弹性是家庭亲密度和手机依赖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对中职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家庭亲密度 心理弹性 手机依赖倾向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前言11-13
  • 一、研究背景11
  • 二、研究的意义11-12
  • 三、研究的目的12-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29
  • 一、家庭亲密度13-17
  • (一)家庭亲密度的概念界定13
  • (二)家庭亲密度的环状模型13-14
  • (三)家庭亲密度的测量14-15
  • (四)家庭亲密度的研究15-17
  • 二、心理弹性17-20
  •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界定17-18
  • (二)心理弹性的测量18-19
  • (三)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19-20
  • 三、手机依赖倾向20-26
  • (一)手机依赖倾向的概念界定20-21
  • (二)手机依赖倾向的有关理论21-23
  • (三)影响手机依赖倾向的因素23-24
  • (四)手机依赖倾向的测量24
  • (五)手机依赖倾向的相关研究24-26
  • 四、关于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手机依赖倾向的相关研究26-29
  • (一)家庭亲密度和手机依赖倾向的研究26-27
  • (二)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倾向的研究27
  • (三)家庭亲密度和心理弹性的研究27-28
  • (四)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28-29
  •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问卷的验证29-35
  • 一、研究样本29-30
  • 二、研究工具30-31
  • (一)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30-31
  • (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31
  • (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31
  • 三、数据处理方法31
  • 四、问卷的验证31-35
  • (一)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问卷的验证31-33
  • (二)心理弹性问卷的验证33-34
  • (三)手机依赖倾向问卷的验证34-35
  • 第四章 研究结果35-56
  • 一、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总体情况35-37
  • (一)家庭亲密度的总体情况35-36
  • (二)心理弹性的总体情况36
  • (三)手机依赖倾向的总体情况36-37
  •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37-46
  • (一)家庭亲密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7-40
  • (二)心理弹性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40-43
  • (三)手机依赖倾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43-46
  • 三、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研究46-51
  • (一)家庭亲密度和心理弹性的关系46-47
  • (二)家庭亲密度和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47-49
  • (三)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49-51
  • 四、心理弹性在家庭亲密度和手机依赖倾向的中介作用检验51-56
  • (一)家庭亲密度预测手机依赖倾向的回归结构方程模型52-53
  • (二)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倾向的结构方程模型53-56
  • 第五章 研究讨论56-65
  • 一、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倾向的结构分析56-57
  • 二、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情况57
  • 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57-62
  • (一)家庭亲密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58-59
  • (二)心理弹性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59-61
  • (三)手机依赖倾向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61-62
  • 四、中职学生家庭亲们密度、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特点62-65
  • (一)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和手机依赖倾向的相关分析62-64
  • (二)中职学生心理弹性对家庭亲密度和手机依赖倾向的中介作用64-65
  • 建议65-67
  • 研究的不足67-68
  •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6
  • 附录76-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许文英;;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与提升[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3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6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7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8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9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10 陶丽娜;;心理弹性共有观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蔚然;中国成人的心理弹性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林玉香;农村中职生心理弹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职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与手机依赖倾向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63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8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