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前儿童宣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09:05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前儿童宣泄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创始的一股新思潮,它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宣泄是人类一生中除吃饭睡觉外每天都会涉及的事,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均需要宣泄。而学前期的儿童,其情绪、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均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各类情绪的表达、心理的变化及精神的释放更需要有一个正确而合理的宣泄来焕发其活力生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如果打击甚至压制学前儿童的宣泄,会使其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会扭曲其心灵。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想要某件玩具或某样吃的,家长不允许,学前儿童则跟家长哭闹撒娇,一些家长拧不过只得妥协,在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时,学前儿童便继续用哭闹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由此,哭闹变成了学前儿童的法宝,家长的软肋;而另一些学前儿童则没那么幸运,同样是哭闹撒娇,换来的可能是家长严厉的拒绝甚至打、骂、吼等粗暴的对待,于是学前儿童要么学会了不敢讲,要么学会了与家长同样粗暴的方式进行宣泄。这两种情况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学前儿童过分的哭闹、打骂宣泄对其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甚至会使其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凡事不顺心就寻死觅活,或拳脚相向,严重的可能会悲剧收场。因此,我们要把握学前儿童这一习惯及人格养成的关键期对其进行教育并自我教育。 本研究主要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学前儿童的宣泄进行观察汇总,通过对C村中57名学前儿童的宣泄观察,将其常用的宣泄分类出有哭宣泄、跑跳宣泄、说话宣泄以及其他宣泄。同时采用访谈法对28名学前家长及C村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并设计了问卷对10名学前家长进行问卷收集,通过访谈与问卷了解学前家长及教师对学前儿童宣泄的看法及应对方式,以了解他们对学前儿童宣泄的误区及困惑。并采用积极心理学视角,从学前儿童宣泄的特点、宣泄产生的机制,包括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和精神机制上分析研究学前儿童的宣泄,再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上分析学前儿童宣泄的积极作用于积极转化的可行性,进而找到学前儿童宣泄的积极意义,从学前儿童积极人格的塑造、学前儿童宣泄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学前家长、教师的积极榜样作用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育启示,以帮助学前儿童正确认识、认可宣泄并合理宣泄,从而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帮助学前家长、教师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学会采取正确的对策,正确看待及对待学前儿童的宣泄。 通过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学前儿童的宣泄既有积极的宣泄,如歌、舞、绘画、说宣泄等,也有消极的宣泄,如哭、打、闹宣泄等;二、无论是积极的宣泄,还是消极的宣泄,都是人类所必需的;三、只有教会学前儿童认识、认可、选择自己的宣泄,才能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宣泄的自我认知能力与调控能力,同时家长、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才能达到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积极宣泄的根本目标。 学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学前儿童的宣泄事关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家长、教师对待学前儿童宣泄的态度及方法又将影响他们的宣泄。因此,用积极心理学的视阈研究学前儿童的宣泄,就是把学前儿童的宣泄(包括积极宣泄和消极宣泄)看成正常人的正常行为,并以此帮助学前儿童、家长、教师正确认识、认可学前儿童的宣泄,同时帮助学前儿童合理、正确的选择宣泄,培养学前儿童宣泄的自我认知与调控能力,以激发学前儿童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学前儿童 宣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1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一、问题提出10-12
  • (一) 个人兴趣10-11
  • (二) 现实意义11-12
  • 二、文献综述12-15
  • (一) 概念界定12
  • (二) 研究现状12-15
  • 三、本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15-18
  • (一) 核心概念界定15-16
  • (二) 研究的方法16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16-17
  • (四) 研究新意17-18
  • 第1章 积极心理学与宣泄18-25
  •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8-20
  • (一)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8
  • (二)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8-19
  • (三) 积极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19-20
  • 二、宣泄20-22
  • (一) 宣泄的定义20
  • (二) 宣泄的最初形态20-21
  • (三) 宣泄与发泄21
  • (四) 宣泄与情绪21-22
  • 三、积极心理学与宣泄22-25
  • (一) 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体验与宣泄22-24
  • (二) 积极心理学的消解功能与宣泄24-25
  • 第2章 学前儿童宣泄行为的观察与访谈25-34
  • 一、哭宣泄25-28
  • (一) 哭闹宣泄25-26
  • (二) 哭打宣泄26-27
  • (三) 哭诉宣泄27-28
  • 二、跑跳宣泄28-29
  • (一) 奔跑跳跃宣泄28
  • (二) 避跑跳宣泄28-29
  • 三、说话宣泄29-30
  • (一) 积极主动的说宣泄29-30
  • (二) 反感被动的说宣泄30
  • 四、其他宣泄30-34
  • (一) 唱歌宣泄30-31
  • (二) 跳舞宣泄31
  • (三) 绘画宣泄31-34
  • 第3章 学前儿童宣泄的特点及机制分析34-41
  • 一、学前儿童宣泄的特点34-36
  • 二、学前儿童宣泄的机制分析36-41
  • (一) 生理机制36-37
  • (二) 心理机制37-39
  • (三) 精神机制39-41
  • 第4章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学前儿童的宣泄41-44
  • 一、学前儿童宣泄的积极作用41-42
  • (一) 释放本能的需要41
  • (二) 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41-42
  • 二、宣泄的积极转化42-44
  • 第5章 积极心理学对学前儿童宣泄的教育启示44-49
  • 一、学前儿童积极人格的塑造44-45
  • (一) 增进积极体验44-45
  • (二) 培养良好的自尊45
  • 二、学前儿童宣泄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45-47
  • (一) 认识宣泄45-46
  • (二) 认可宣泄46
  • (三) 选择宣泄46
  • (四) 调控宣泄46-47
  • 三、积极的榜样作用47-49
  • 结语49-50
  • 注释50-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1:学前教师眼中学前儿童的宣泄及其应对方法的访谈提纲54-55
  • 附录2:家长访谈问卷提纲55-56
  • 附录3:学前儿童宣泄观察记录表56-57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57-58
  • 后记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丽新;浅谈幼儿的宣泄与疏导[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王倩;陈莹;;帮助孩子宣泄不良的情绪[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1期

3 罗辉辉;孙飞;;情绪宣泄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9期

4 龚光军;;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5 况志华;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前儿童宣泄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70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