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流动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其教育复原力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00:23

  本文关键词:流动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其教育复原力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教育复原力指的是虽然早期和现在的环境条件和经历引发了个体的脆弱性或逆境,但在学习上仍可以取得成功的能力。流动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能摆脱生活的困境,并取得学习成功,即具有教育复原力,而有的则一蹶不振,没有教育复原力。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的状况,以及流动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其教育复原力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四川成都6所学校1200名初中生,通过相关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流动初中生具有较好的教育复原力,在年级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在学校类型、性别、学习成绩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公立学校的流动初中生较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好;女生在问题解决、支持和控制感方面表现的较男生好;学习成绩优秀的流动初中生较差生更具有教育复原力。 (2)流动初中生的学校归属感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抵制感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初中生;学习成绩优秀的流动初中生较差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更高,抵制感更低。 (3)流动初中生的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在学习成绩上,高低分组存在自我概念的差异,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业自我概念。 (4)学校归属感与教育复原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归属感对教育复原力具有预测作用。 (5)自我概念与教育复原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学业自我概念对教育复原力具有预测作用。 (6)教育复原力受学校归属感和自我概念的影响,且学校归属感可以通过自我概念间接影响教育复原力。
【关键词】:流动初中生 教育复原力 学校归属感 自我概念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1
  • 1 文献综述11-24
  • 1.1 教育复原力研究概述11-17
  • 1.1.1 复原力的提出11-12
  • 1.1.2 教育复原力概念的提出12-13
  • 1.1.3 教育复原力的内在结构13-17
  • 1.2 学校归属感研究概述17-18
  • 1.3 自我概念研究概述18-21
  • 1.4 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教育复原力三者的研究21-24
  • 1.4.1 有关学校归属感与教育复原力的研究21-22
  • 1.4.2 有关自我概念与教育复原力的研究22
  • 1.4.3 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教育复原力的研究22-24
  • 2 问题提出24-26
  • 2.1 研究意义25-26
  • 2.1.1 理论意义25
  • 2.1.2 实践意义25-26
  • 3 研究设计26-33
  • 3.1 核心概念界定26
  • 3.2 研究目的26
  • 3.3 研究假设26-27
  • 3.4 被试取样27-28
  • 3.5 研究工具28-32
  • 3.5.1 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 中文版)28-29
  • 3.5.2 自我描述问卷 II29
  • 3.5.3 教育复原力量表29-32
  • 3.6 数据整理与统计32-33
  • 4 研究结果33-46
  • 4.1 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与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的特点33-38
  • 4.1.1 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与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的总体情况33-34
  • 4.1.2 学校类型的差异34-35
  • 4.1.3 性别差异35-36
  • 4.1.4 年级差异36-37
  • 4.1.5 学习成绩上的差异37-38
  • 4.2 流动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其教育复原力的关系38-46
  • 4.2.1 学校归属感与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的关系38-40
  • 4.2.2 自我概念与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的关系40-42
  • 4.2.3 学校归属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42-43
  • 4.2.4. 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的关系43-46
  • 5 总讨论46-53
  • 5.1 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与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的特点46-50
  • 5.1.1 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的特点46-47
  • 5.1.2 流动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的特点47-49
  • 5.1.3 流动初中生自我概念的特点49-50
  • 5.2 流动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其教育复原力的关系50-53
  • 5.2.1 学校归属感与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的关系50-51
  • 5.2.2 自我概念与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的关系51
  • 5.2.3 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流动初中生教育复原力的关系51-53
  • 6 结论53-54
  • 7 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59-67
  • 致谢67-68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夏雪;;河南省流动人口子女初中教育状况比较[J];青年研究;2007年02期

2 赵欢君;陶李刚;;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3 刘凤娥,黄希庭;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J];心理学动态;2001年02期

4 宋剑辉,郭德俊,张景浩,佟德,魏希芬;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培养[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5 王放;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9期

6 刘惠军,石俊杰;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7 张宁娟;一个现实问题的理论关照——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特征分析及其策略探索[J];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8 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2期

9 姚计海,屈智勇,井卫英;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流动初中生学校归属感、自我概念与其教育复原力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75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8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