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稳定性与攻击性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21:0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尊稳定性与攻击性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传统观点认为,高自尊者比低自尊者有更好的适应性,低自尊容易导致攻击,高自尊者不容易导致攻击,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二分法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解释很多的高自尊者也有很高的攻击性。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自尊进行稳定与不稳定的区分,重点考察高自尊的稳定性与攻击之间的关系。在本研究中使用了三个测试问卷,分别是Rosenberg自尊量表(SES)、青少年攻击量表和Kernis的自尊稳定量表(Kernis and Paradise Contingent Self-esteemScale)。对三个量表进行了信效度分析,三个量表均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采用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自尊和自尊稳定性共同预测攻击性,自尊越高,攻击性越弱;自尊不稳定性和攻击呈负相关,即自尊越稳定,攻击性越弱。即不稳定低自尊者有最高的攻击性,稳定高自尊者有最低的攻击性。
【关键词】:大学生 自尊 自尊稳定性 攻击性 相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G64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7
- 1 研究背景7-20
- 1.1 攻击的相关理论背景7-12
- 1.2 自尊的相关理论背景12-20
- 2 问题提出20-21
- 3 研究设计21-23
- 3.1 被试21
- 3.2 研究工具21-23
- 4 研究结果23-36
- 4.1 施测样本特征及问卷信效度分析23-25
- 4.2 大学生自尊的人口统计学分析25-26
- 4.3 大学生自尊不稳定性的人口统计学分析26-28
- 4.4 大学生攻击性的人口统计学分析28-31
- 4.5 攻击与自尊、自尊不稳定性之间的相关分析31-32
- 4.6 偏相关分析32-33
- 4.7 构建回归模型33-36
- 5 讨论36-42
- 5.1 研究工具36-38
- 5.2 大学生攻击性、自尊、自尊不稳定性的特点分析38-40
- 5.3 回归模型的建立40-41
- 5.4 本研究的不足41-42
- 6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51
- 后记5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莹;卢宁;;自尊异质性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蕾;未婚男性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晓慧;脆弱型高自尊个体的认知加工及其情感反应特点[D];宁波大学;2011年
2 范昌杰;成都地区藏、汉高中生自尊和攻击性行为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航;大学生攻击性结构因子与相关因子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宝强;父母教养方式、自恋人格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5 涂巍;青少年自尊对自我妨碍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6 崔杰;攻击性行为与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树慧;大学生的攻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晓音;大学生减肥人群自尊水平对减肥效果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自尊稳定性与攻击性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8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