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与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与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交网络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际交往的新媒介,同时也是自我呈现的新平台。大学生作为先进流行文化的代表,是社交网络的活跃力量,他们在社交网络中呈现出来的状态和策略也是对其学习与生活状态的反映。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学识等亟待全面成熟的人生特殊时期以及需要学校和家庭充分理解并且正确引导的关键阶段。因此,关注大学生群体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无疑是了解、管理和指导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途径之一。在探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过程中,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接纳水平是反映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个体外部表现的内因之一;而父亲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一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是子女人格构建和行为表现的根源。因此,本研究创造性地分析了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三者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本研究选用EMBU(父亲教养方式问卷)、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量表(中国版)对河北省三所高校共76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探究了部分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以及三者的关系,并且根据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辩驳了诸如“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研究结果显示:(1)总体来看,大学生能够较多的感受到来自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在性别、年级、家庭来源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整体自我接纳水平良好,在性别、年级、家庭来源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会使用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两种不同的呈现策略,二者相较,真实自我呈现策略更多被采用。大学生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在年级和家庭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4)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三者之间相关显著。(5)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对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6)大学生自我接纳在父亲教养方式和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之间起中介作用。
【关键词】:社交网络 自我呈现策略 父亲教养方式 自我接纳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4
- 1 文献综述14-24
- 1.1 关于父亲教养方式的研究14-17
- 1.1.1 父亲教养方式的界定14-15
- 1.1.2 父亲教养方式的维度15-16
- 1.1.3 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16-17
- 1.2 关于自我接纳的研究17-19
- 1.2.1 自我接纳的界定17-18
- 1.2.2 自我接纳的相关研究18-19
- 1.3 关于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的研究19-22
- 1.3.1 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19-20
- 1.3.2 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20
- 1.3.3 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相关研究20-22
- 1.4 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与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关系研究22-24
- 2 问题提出24-26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24
- 2.2 研究意义24
- 2.3 研究目的24-25
- 2.4 研究假设25-26
- 3 研究方法26-28
- 3.1 研究对象26
- 3.2 研究工具26-27
- 3.2.1 EMBU(父亲教养方式问卷)26-27
- 3.2.2 自我接纳问卷(SAQ)27
- 3.2.3 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量表(中国版)27
- 3.3 施测过程27
- 3.4 数据统计分析27-28
- 4 研究结果28-46
- 4.1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研究结果28-32
- 4.1.1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一般状况28
- 4.1.2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28-29
- 4.1.3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29-30
- 4.1.4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家庭来源差异30-31
- 4.1.5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31-32
- 4.2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研究结果32-34
- 4.2.1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一般状况32
- 4.2.2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性别差异32
- 4.2.3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年级差异32-33
- 4.2.4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家庭来源差异33-34
- 4.2.5 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34
- 4.3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研究结果34-36
- 4.3.1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一般状况34-35
- 4.3.2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性别差异35
- 4.3.3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年级差异35-36
- 4.3.4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家庭来源差异36
- 4.3.5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36
- 4.4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关系研究2536-46
- 4.4.1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相关分析36-39
- 4.4.1.1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37
- 4.4.1.2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相关分析37-38
- 4.4.1.3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和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38-39
- 4.4.2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回归分析39-46
- 4.4.2.1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对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回归分析40
- 4.4.2.2 大学生自我接纳对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回归分析40-41
- 4.4.2.3 大学生自我接纳对父亲教养方式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上的中介效应分析41-46
- 5 讨论与建议46-60
- 5.1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特点46-49
- 5.1.1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总体状况46
- 5.1.2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46-47
- 5.1.3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分析47-48
- 5.1.4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的家庭来源差异分析48
- 5.1.5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的差异分析48-49
- 5.2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特点49-51
- 5.2.1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性别差异分析49-50
- 5.2.2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年级差异分析50
- 5.2.3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家庭来源差异分析50
- 5.2.4 大学生自我接纳在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的差异分析50-51
- 5.3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特点51-52
- 5.3.1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性别和家庭来源差异分析51
- 5.3.2 大学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差异分析51-52
- 5.4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关系特点52-54
- 5.4.1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的关系分析52
- 5.4.2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关系分析52-53
- 5.4.3 大学生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关系分析53-54
- 5.5 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回归分析4254
- 5.6 大学生自我接纳对父亲教养方式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上的中介效应分析54-55
- 5.7 建议55-57
- 5.7.1 重视父亲教养方式55
- 5.7.2 父亲教养子女最需要理性55-56
- 5.7.3 自我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56-57
- 5.7.4 关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57
- 5.8 研究不足57-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8
- 附录68-76
- 后记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雨童;;社交网络[J];中国摄影家;2014年06期
2 张磊;陈贞翔;杨波;;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学报;2014年08期
3 范昕;包慧烨;;社交网络潜藏安全隐忧 晒幸福,当心引狼入室[J];报刊荟萃;2012年09期
4 代安楠;;大学生校园社交网络的使用与建设[J];青年文学家;2013年24期
5 詹馥榕;;浅议俄罗斯网络发展现状及其社交网络语汇特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黄媛媛;;即拍即分享[J];影像视觉;2014年01期
7 克里夫·汤普森;;社交网络在改变什么?[J];现代班组;2014年06期
8 颜晓敏;吉阳;熊朋迪;祝卓宏;;中学生的同伴依恋类型与社交网络行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06期
9 Ben Mezrich;;社交网络[J];电影画刊(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10 丁庆龙;;新“开放”时代的社交网络[J];华人世界;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龙;李艳兵;;社交网络用户的人格预测与关系强度研究[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2 宫广宇;李开军;;对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分析和思考——以人人网为例[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3 杨子鹏;乔丽娟;王梦思;杨雪迎;孟子冰;张禹;;社交网络与大学生焦虑缓解[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毕雪梅;;体育虚拟社区中的体育社交网络解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杜p,
本文编号:282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8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