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11:1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问卷》和已有的《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问卷》、《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在性别、年级、专业、网络经验(网龄、周平均上网时长)方面的差异,得出结论如下: 1、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动机包含人际交往动机、情感体验动机、自我展示动机和信息获取动机4个维度; 2、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和网络利他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 3、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均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网络利他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减少; 4、网络使用动机和网络自我效能在专业上的差异显著,而网络利他行为受专业的影响不明显; 5、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和网络利他行为均随着网络经验的增长而显著提高; 6、网络使用动机在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学 网络使用动机 网络自我效能 网络利他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45.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目录6-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7
- 1.1 网络使用动机11-16
- 1.1.1 动机及其理论11
- 1.1.2 网络使用动机及其理论11-13
- 1.1.3 网络使用动机的相关研究13-16
- 1.2 网络自我效能16-20
- 1.2.1 自我效能感16-17
- 1.2.2 网络自我效能及其测量17-18
- 1.2.3 网络自我效能的实证研究18-20
- 1.3 网络利他行为20-27
- 1.3.1 利他行为20
- 1.3.2 网络利他行为的一般研究20-22
- 1.3.3 网络利他行为的实证研究22-24
- 1.3.4 网络利他行为与网络使用动机、自我效能24-27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27-31
- 2.1 当前研究的不足及问题提出27-28
- 2.1.1 缺少较为广泛认可的网络使用动机问卷27
- 2.1.2 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化27-28
- 2.2 研究设计28-29
- 2.3 研究假设29
- 2.4 研究意义29-31
- 2.4.1 论意义29-30
- 2.4.2 现实意义30-31
- 第三章 网络使用动机的问卷编制31-43
- 3.1 研究目的31
- 3.2 研究方法31-34
- 3.2.1 问卷的维度建构31-32
- 3.2.2 问卷项目的选编与评估32-33
- 3.2.3 研究对象33-34
- 3.3 结果与分析34-42
- 3.3.1 项目分析34-36
-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36-39
- 3.3.3 验证性因素分析39-40
- 3.3.4 信效度分析40-42
- 3.4 讨论与小结42-43
-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及关系43-53
- 4.1 研究目的43
- 4.2 研究方法43-45
- 4.2.1 研究对象43-44
- 4.2.2 研究工具44
- 4.2.3 研究程序与统计分析44-45
- 4.3 结果与分析45-52
- 4.3.1 人口学变量分析45-48
- 4.3.2 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48-52
- 4.4 小结52-53
- 第五章 综合讨论53-59
- 5.1 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的人口学特点53-56
- 5.1.1 性别差异53-54
- 5.1.2 年级差异54-55
- 5.1.3 专业差异55
- 5.1.4 网络经验差异(网龄、周平均上网时长)55-56
- 5.2 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56-59
- 5.2.1 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自我效能56
- 5.2.2 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56-57
- 5.2.3 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57-58
- 5.2.4 网络使用动机在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58-5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9-63
- 6.1 研究结论59
- 6.2 建议59-60
- 6.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60-63
- 附录1:网络使用动机开放式问卷63-65
- 附录2:网络使用动机初测问卷65-69
- 附录3:网络使用动机正式问卷69-71
- 参考文献71-83
- 中文部分71-75
- 英文部分75-83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83-85
- 致谢85-87
- 个人简历87-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璐,风笑天;网络中的青少年利他行为新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彭庆红;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3 宋凤宁;黎玉兰;方艳娇;江宏;;青少年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魏岚;梁晓燕;高培霞;;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交往动机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5 王雪琪;陈新;左飞虎;;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拒网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6 李婉;郝新春;;校园网中大学生利他行为初探[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7期
7 张爱卿;20世纪西方动机心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6期
8 高申春;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9 迪拉热·艾则孜;;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丁迈;陈曦;;网络环境下的利他行为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网络自我效能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8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