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父母心理控制、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05 22:06

  本文关键词:父母心理控制、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少年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其面临着各方面的变化,抑郁在这个时期是高发期,其主要体现在个体所体验到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轻微的反应沮丧到极端的退缩、易怒甚至自杀意念或行为的连续变化。对青少年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且作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核心成分,父母心理控制主要通过引发内疚、爱的撤回等方式侵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破坏其自主性发展的控制。青少年在社会发展的适应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做出积极的评价和体验即为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IU)指代一种认知偏差,是个体对不确定性情境或事件进行感知、解释和反应后产生的,因此会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消极的控制方式,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的诸多发展指标有着重要的负面影响,如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因此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所体验到的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引发的心理和行为过程,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此次研究将采用问卷法来探讨自尊以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之间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修订的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中文版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作评估青少年不确定性容忍度的工具。2.当前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即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性别和是否独生存在边缘显著的交互作用即非独生男孩显著高于非独生女孩与独生男孩,父母心理控制水平在独生男孩中显著高于独生女孩,但心理控制水平在非独生女孩与独生女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是否独生上,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即独生子女显著高非独生子女;在生源地上存在边缘显著差异即城市青少年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且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即城市女生显著高于城市男生与农村女生,城市男生与农村男生以及农村的女生与农村男生没有显著差异。4.青少年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即不确定性容忍度处于中等水平,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是否独生以及生源地的差异。5.青少年的抑郁水平表现中等以下水平,且在性别、是否独生以及生源地上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6.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抑郁情绪不仅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自尊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多重中介作用对青少年抑郁水平产生影响。起作用模型包括“心理控制→自尊→抑郁、心理控制→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抑郁以及心理控制→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抑郁”,三条途径上的预测效果量大小不同,其中父母心理控制通过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影响抑郁的效果量最大。
【关键词】:抑郁 父母心理控制 无法认识不确定性 自尊 青少年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15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13
  • 1.3 研究意义13-14
  • 1.3.1 理论意义13-14
  • 1.3.2 实践意义14
  • 1.4 研究假设14-15
  • 第2章 文献综述15-25
  • 2.1 抑郁15-16
  • 2.1.1 抑郁的概念15
  • 2.1.2 抑郁的测量15-16
  • 2.2 父母心理控制16-19
  • 2.2.1 父母心理控制的概念16-17
  • 2.2.2 父母控制的测量17-18
  • 2.2.3 父母控制的主要理论基础18
  • 2.2.4 父母控制的基本特点18-19
  • 2.3 自尊19-20
  • 2.3.1 自尊的概念19-20
  • 2.3.2 自尊的测量20
  • 2.4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20-22
  • 2.4.1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概念20-21
  • 2.4.2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测量21-22
  • 2.5 父母心理控制、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及青少年抑郁的关系22-25
  • 2.5.1 父母心理控制与自尊、抑郁、无法忍受不确定性22-23
  • 2.5.2 自尊与抑郁、无法忍受不确定性23-24
  • 2.5.3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抑郁24-25
  • 第3章 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中文版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适用性分析25-35
  • 3.1 问题提出25
  • 3.2 对象与方法25-28
  • 3.2.1 研究对象25-26
  • 3.2.2 研究工具26-28
  • 3.2.2.1 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英文版26-27
  • 3.2.2.2 效标27-28
  • 3.2.3 施测过程28
  • 3.2.4 统计方法28
  • 3.3 结果28-33
  • 3.3.1 项目分析28
  • 3.3.2 效度分析28-32
  • 3.3.2.1 探索性因素分析28-29
  • 3.3.2.2 验证性因素分析29-30
  • 3.3.2.3 各分量表间的相关30
  • 3.3.2.4 效标关联效度30-31
  • 3.3.2.5 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31-32
  • 3.3.3 信度分析32
  • 3.3.3.1 内部一致性信度32
  • 3.3.3.2 重测信度32
  • 3.3.3.3 组合信度32
  • 3.3.4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32-33
  • 3.4 讨论与分析33-35
  • 第4章 父母心理控制、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35-51
  • 4.1 问题提出35
  • 4.2 对象与方法35-37
  • 4.2.1 研究对象35-36
  • 4.2.2 研究工具36-37
  • 4.2.2.1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36
  • 4.2.2.2 父母心理控制问卷36
  • 4.2.2.3 青少年抑郁量表36-37
  • 4.2.2.4 自尊量表37
  • 4.2.3 施测程序37
  • 4.2.4 统计分析37
  • 4.3 结果37-46
  • 4.3.1 共同方法偏差及正态性检验37
  • 4.3.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37-42
  • 4.3.2.1 父母心理控制问卷37-38
  • 4.3.2.2 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38-40
  • 4.3.2.3 自尊量表40
  • 4.3.2.4 抑郁量表40-42
  • 4.3.3 父母心理控制的总体情况及其差异检验42
  • 4.3.4 自尊的总体情况及差异分析42-43
  • 4.3.5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差异分析43
  • 4.3.6 抑郁的总体情况及差异分析43-44
  • 4.3.7 父母控制、自尊、不确定性容忍度以及抑郁的关系分析44-46
  • 4.4 讨论与分析46-51
  • 4.4.1 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的特点46-47
  • 4.4.2 青少年自尊的特点47-48
  • 4.4.3 青少年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特点48
  • 4.4.4 青少年抑郁的特点48-49
  • 4.4.5 父母心理控制、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49-51
  • 4.4.5.1 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直接作用49
  • 4.4.5.2 父母心理控制对抑郁的间接效应49-51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1-53
  • 5.1 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中文版的不足和应用价值51-52
  • 5.2 父母心里控制、自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52-53
  • 第6章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62
  • 附录62-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峰;论抗晕训练中的心理控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彭科莲;郭子贤;;刑警心理控制能力的现状与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徐丽娟;;心理控制与课堂教学[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3期

4 谭逻松;;讲解前心理控制初探[J];中国博物馆;1987年04期

5 陈巍;邹晓燕;;母亲的心理控制与3~5岁儿童自主性的相关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09期

6 凌影;;教师批评的修辞心理控制内容[J];云南教育;1988年05期

7 刘瑞光;心理控制理论的跨文化分析[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陈嵘,秦竹,李平,赵宗翼,楚更五,杨玉芹,姚政,杨卫东,陈普,许秀峰;云南贫困医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9 朱v

本文编号:287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87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1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