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1:09

  本文关键词: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内外的研究报告均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差异,一般趋势是低年级大学生问题较多,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从总体上看,一至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由差到好依次为: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三年级。我的调查也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存在差异:一年级大学生在环境适应、经济负担、人际关系不适应和对专业不满意方面问题比其它年级大学生突出;二年级大学生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不和谐、对理想与现实的困惑、对性和情感的困惑及神经症等方面问题较严重;三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不突出;四年级大学生在就业、考研等方面问题较严重。从总体上看,一、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尤以二年级大学生的问题为重。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有各自特点。相对而言,一年级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较敏捷、情绪较不稳定、敢作敢为;二年级大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处事更加精明得体,但学习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趋向保守;三年级大学生自制能力增强、专业能力增强、思维更加合乎成规;四年级大学生自制能力增强、性格更加开放、人际交往水平提高,但自信心、自我决断能力下降。 我采用心理测量、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体表现在不同年级的差异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归纳。一年级大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造成失落感;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造成紧张、焦虑;对大学生活不适应造成了情绪的不稳定;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导致严重的孤独感;目标的迷失与徘徊导致的困惑和迷茫。二年级大学生由于人际关系不和谐引起悲观甚至敌对情绪;学习任务重、学习方法不得当、压力大,导致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加重;考试焦虑;性困惑和对爱情的渴望产生焦虑。人际关系不和谐依然是困扰大三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业和考研压力的提前到来也使大三学生感到焦虑不安。毕业走向选择冲突、就业冲突、考研冲突、恋爱走向冲突、大学期间的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找工作的花销造成的经济压力等是造成四年级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的教育就应该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及其成因,把有针对性分年级地开展教育和以大学生为整体开展教育相结合,进行综合管理和教育。即学校专业课教学部门、德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处)、各个院系和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等部门齐抓共管,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师、政治辅导员、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人员、学生管理机构人员、班主任和大学生个人等齐心协力、共同努 力,将对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方法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自我教 育和大学生德育结合起来。专业课学习方法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 生的自我教育和大学生的德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针对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本着为以后三年奠定良好心理基础的目的, 开展综合管理和教育。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即新生入学教育、就业指导教育、 性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人生观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定期测量、帮助 大学生确立成才目标。针对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要进行性健康教育、 人际交往教育和继续专业思想教育,并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大学生调整和消除对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焦虑心理。三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虽然比较好,但也 存在不少问题,一部分同学仍然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加之就业与考研压力的提 前到来,所以各部门应该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查缺补漏,对存在严重心理 障碍的同学要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并且要重视对他们的就业指导教育。对大四学 生,学校学生管理机构和教师应以毕业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大学生就业,做好各 项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为大学生搜集就业信息,多渠道为 大学生联系就业单位;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和引导。大学生自身也要加 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择业与就业,使自己能顺利地跨过 关口,进入新角色。具体应做到:树立自信心;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正确认识择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强化社会支持意 识,克服封闭性应对。
【关键词】:不同年级大学生 心理健康差异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2-4
  • 英文摘要4-8
  • 1 引言8-10
  • 1.1 论文确立的缘由8-9
  • 1.2 写作目的9
  • 1.3 课题沿革与现状9-10
  • 2 课题意义10-13
  • 2.1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10-12
  • 2.2 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支持12
  • 2.3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心理依据12-13
  • 3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具体表现的差异及成因比较研究13-35
  • 3.1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具体表现差异比较研究13-18
  • 3.2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成因比较研究18-35
  • 3.2.1 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及其成因19-22
  • 3.2.2 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及其成因22-28
  • 3.2.3 三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及其成因28-31
  • 3.2.4 四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及其成因31-35
  • 4 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教育对策35-51
  • 4.1 针对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本着为以后三年奠定良好心理基础的目的,开展综合管理和教育36-44
  • 4.1.1 重视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37
  • 4.1.2 进行就业指导教育37-38
  • 4.1.3 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量,全程监控38-39
  • 4.1.4 及早开展性健康教育39-40
  • 4.1.5 加强大一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使他们尽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40-42
  • 4.1.6 加强人生观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42-44
  • 4.1.7 帮助大学生确立成才目标是使大学生走出困惑的必要条件44
  • 4.2 针对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和成因开展综合管理和教育44-46
  • 4.2.1 对于在一年级时已经存在,但表现不突出,到二年级时突现的心理问题45
  • 4.2.2 对于由于二年级的年级特点所造成的心理问题45-46
  • 4.3 针对三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和成因开展综合管理和教育46
  • 4.3.1 查缺补漏,各部门主动关怀,积极开展心理咨询46
  • 4.3.2 就业指导教育46
  • 4.4 针对四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和成因开展综合管理和教育46-51
  • 4.4.1 学校学生管理机构和教师应以毕业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大学生就业,做好各项服务47-48
  • 4.4.2 大学生要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择业与就业,使自己能顺利地跨过关口,进入新角色48-51
  • 参考文献51-53
  • 后记5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秀明;;在预科汉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王朝;黄贤军;;心理与非心理专业女大学生防御方式的差异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4期

3 曾本君;方芳;;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现状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慧;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娟娟;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3 张燕贞;广东省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影响因素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4 赵金凤;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凯;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教育与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陈楠;健美操、太极拳运动对长春高校女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于红典;重庆市低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8 汪念念;藏族青少年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D];西藏大学;2012年

9 马卓玛杰;青海高校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44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3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