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前,在知识创新、经济变革、社会发展快速多变的时代大背景下,道德的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变性日渐突显,道德行为的表现方式也表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征。亲社会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内容之一,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多元化倾向。研究当代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这些类型的现状,并给以理论和实证的分析,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某种心理学的学理支持,使我们的学校德育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771名本科生为被试,采用《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家庭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中最多的是利他亲社会行为,接下来依次是:紧急、情绪性、依从、匿名和公开亲社会行为。如果我们用某一被试的这六个类型的标准分做比较,可得到该被试六个类型中占优势的类型。 2、总体来说,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独生子女与否的因素上存在差异,其他方面不存在差异。在具体类型的分析上得出如下结论: 在性别因素上,利他、依从和情绪性亲社会行为三种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因素上,紧急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因素上,利他、情绪性和紧急亲社会行为三种类型在存在显著差异。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上,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公开亲社会行为造成了显著差异,而且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递减,其子女的公开亲社会行为也呈递减趋势。在学生生活的城市地区因素上,公开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在学生家庭居住地的因素上,匿名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与人格特质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 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6
- 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8-12
- 1.1 现实意义8-10
- 1.2 理论意义10-12
- 2 研究现状12-13
- 3 研究目的13-14
- 4 研究假设14
- 5 研究方法14-15
- 6 研究结论15
- 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5-16
- 1 研究综述16-27
- 1.1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综述16-24
- 1.1.1 国外研究回顾16-23
- 1.1.2 国内研究回顾23-24
- 1.2 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研究综述24-26
- 1.3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26-27
- 2 亲社会行为理论分析27-31
- 2.1 亲社会行为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27-28
- 2.1.1 亲社会行为的哲学基础27-28
- 2.1.2 亲社会行为的心理学基础28
- 2.2 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分析28-31
- 3 亲社会行为类型理论分析31-40
- 3.1 亲社会行为类型分析31-33
- 3.2 亲社会行为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33-40
- 3.2.1 家庭及社会相关背景33-36
- 3.2.2 认知和情感因素36-38
- 3.2.3 直接的情境特征38
- 3.2.4 个体的因素38-40
- 4 实证研究40-43
- 4.1 研究目的40
- 4.2 研究假设40
- 4.3 研究方法40-43
- 4.3.1 研究对象40-41
- 4.3.2 研究工具41-43
- 5 研究结果及分析43-64
- 5.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基本特征比较43-58
- 5.1.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基本特征比较的结果与分析43-54
- 5.1.2 讨论54-58
- 5.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分析58-64
- 5.2.1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58-59
- 5.2.2 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59-60
- 5.2.3 讨论60-64
- 6 全文总结64-66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64
- 6.2 启示和建议64-65
- 6.3 本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65-66
- 参考文献66-71
- 附录71-77
- 致谢7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仕菁;冯维;;近年来国内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特点及展望[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王娟;甘雄;赖小林;;师范生的亲社会行为及其与感戴的关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崔玉霞;李莎莎;崔玉凤;;护生亲社会行为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莉;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2 苏大卿;我国军人亲社会行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行娜娜;初中生的移情及其在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楠;大学生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园;研究生人际信任、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玮;大学生道德提升感状况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晓彤;虚拟社区中研究生亲社会行为的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肖琳;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依恋特点及其与人际信任、友谊质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9 牛素枝;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赵璇;道德启动和心理成本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4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