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同伴关系与校园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06:33
本文关键词: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同伴关系与校园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校园攻击行为是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为多数人不认可的一种社会行为。已有研究表明,攻击行为并非是单一因素引起的,它是多因素的结果。本研究考察对攻击行为的认可和同伴关系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校园攻击行为的干预与预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本研究选取济南市天桥区某中学初一、初二20个班共计667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具体情境规范信念、一般情境规范信念)、同伴关系(同伴接受、交往恐惧、交往自卑)及攻击行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与敌意)的测量,,探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同伴关系(同伴接受、交往恐惧、自卑)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1.初中生无论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总分上,还是在一般情境信念和具体情境信念的各因子上,均存在性别主效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青少年的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及一般情境信念在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二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学生。 2.初中生在同伴接受、恐惧和自卑各因子上均存在年级主效应,初二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在同伴接受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3.初中生无论在攻击行为总分,还是间接攻击、发怒与敌意各因子上,均存在年级主效应,初二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学生。青少年在身体攻击因子的得分上存在性别和年级主效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学生。 4.初中生在身体攻击因子得分上年级与性别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5.初中生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同伴关系对其攻击性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同伴接受、交往恐惧与自卑对初中生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6.同伴接受、交往恐惧与自卑在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关键词】:规范信念 同伴关系 攻击行为 中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9-21
- 1 文献综述9-20
- 1.1 攻击行为规范性信念研究综述9-11
- 1.1.1 规范性信念的涵义9-10
- 1.1.2 攻击行为规范信念的研究10-11
- 1.2 同伴关系的研究综述11-14
- 1.2.1 同伴关系的涵义及分类11
- 1.2.2 同伴关系的研究11-14
- 1.3 攻击行为研究综述14-18
- 1.3.1 攻击行为的涵义14
- 1.3.2 攻击行为的特点14-15
- 1.3.3 攻击行为的类型15-16
- 1.3.4 攻击行为产生的机制16-17
- 1.3.5 攻击行为研究现状17-18
- 1.4 攻击行为规范性信念、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的研究现状18-20
- 1.4.1 攻击行为规范性信念与校园攻击行为的研究18-19
- 1.4.2 同伴关系与校园攻击行为的研究19-20
- 1.4.3 攻击行为规范信念与同伴关系的研究20
-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思路20-21
- 2.1 对已有研究的思考20
- 2.2 研究目标20
- 2.3 研究假设20-21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21-23
- 1 被试21
- 2 研究工具21-22
- 2.1 同伴关系21
- 2.2 攻击行为规范信念21-22
- 2.3 攻击问卷22
- 3 程序22-23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23-33
- 1 青少年攻击行为规范信念特点23-24
- 2 青少年同伴关系特点24-25
- 3 青少年攻击行为特点25-28
- 4 青少年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28-30
- 5 青少年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30
- 6 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检验30-33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33-41
- 1 青少年攻击行为规范信念的性别与年级差异33-34
- 2 青少年同伴关系的性别与年级差异34-36
- 3 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性别与年级差异36-37
- 4 青少年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的关系37-38
- 5 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38-39
-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39
- 7 本研究对干预工作的启示39-41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芬;李伟健;;初中生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发展的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潘绮敏;张卫;;青少年攻击性问卷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3 覃玉宇;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4 陈竞秀;;儿童攻击性信念与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7期
5 张文新,管益杰,任朝霞,孙华平,程学超;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攻击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6 刘建榕;;学龄儿童攻击行为的追踪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1期
7 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李峰;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8 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9 辛自强,孙汉银,刘丙元,池丽萍;青少年社会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10 张文新,张福建;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攻击行为规范信念、同伴关系与校园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5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