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15:10

  本文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健康是当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基 本保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健全心理素质的 呼声愈加强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有可能培养造就出高素质 的人才,而心理健康作为衡量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必然引起政府 部门的重视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教育部1999年8月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 育、特别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作为施教者,其 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自身的生活幸福和工作成就,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 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决定心理健康教 育、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国内目前有关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大多拘泥于对教 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或只是针对一般影响因素来讨论,缺少对小学教 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其重点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我们认为教师所面对的应 激源、应付方式的不同与其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以往对这些问题 的研究涉猎较少,尤其缺乏系统实证研究。本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对小学教 师的生活事件(应激源)及他们对这些生活事件的认知和反应(应付)进 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可能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进行相关探 讨,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改善提供实证性依据和理论支持。 本研究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 卷,对河北廊坊和陕西西安的347名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测查。其中男性 61人,,女性286人;城市教师181人,农村教师166人;中专学历教师274 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教师73人;公办教师274人,非公办教师73人。 本研究的全部数掘运用SPSS(version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 论如下: l、本研究的347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群好一些。 2、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在各因于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女教师;31—40岁年龄阶段教师的心理 问题比 20—30岁和41岁以上年龄阶段的教师多一些。教龄为 10—19年的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差一些。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教 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中专学历的教师;公办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非公 办教师高一些;城市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经济收入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只在相对意义上起作用。 3、不同群体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源)总值、家庭问题、工作问 题、社交问题方面的负性事件值存在差异。其中心理不健康组教师的负性 生活事件总分高于心理健康组教师;农村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多于城市教 师;女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总量多于男教师;教龄为10刁 年教帅的负性生 活事件总量比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多。本研究证明了生活事件是影响心理 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4、不同群体教师的应付方式不同。男教师倾向于运用“解决问题”、“求 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女教师则较多运用“自责”、“退避”、“幻想”等 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年龄在 3 140岁之间的教师倾向于运用不成熟的应付方 式,年龄在41岁以上的教师倾向于运用成熟的应付方式,年龄在20-30岁 之间的教师倾向于运用多种应付方式:城市教师较多运用成熟的应付方式, 而农村教师则较多运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倾向于 运用成熟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则较多运用不成熟的应付方 式。 5、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各因子与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正相关,即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 6、教师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密切相关。其中“解决问题”与SCL习0 各因子均呈负相关;“自责”、“幻想”、“合理化”与SCL-gO各因子呈正相 关。 (二)建议 提高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l、教师自身方面。教师自己要增强心理健康意识,通过自学、培训等 方式获取心理卫生知识及自我调适、自我管理策略,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 质。增强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技巧,使影响心理健康的紧张和压力及时得以 释放。特别是女教师更要注意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运用解决问题、求助 等积极的应付方式来应对工作、学习和R常生活中的各种应激源。 2、学校方面。学校应实行科学管理,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校 领导要体察民情,了解不同群体教师的需要并尽可能的满足其需要。教师之 间要加强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应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对 教师的心理卫生教育并为他们提供完备的心理服务,使其心理问题及时加 以解决。 3、社会体制方面。
【关键词】:生活事件 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 小学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G44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关键词>4-5
  • <英文摘要>5
  • <英文关键词>5-7
  • 一、问题的提出7
  • 二、课题综述7-15
  • (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基本情况7-10
  • (二)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10-11
  • (三)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11-15
  • 三、研究目的15-16
  • 四、研究方法16-18
  • (一)研究对象16
  • (二)研究工具16-18
  • (三)研究过程18
  • 五、研究结果18-26
  •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18-22
  • (二)小学教师生活事件状况的研究结果22-23
  • (三)小学教师应付方式的研究结果23-25
  • (四)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结果25-26
  • 六、分析与讨论26-34
  • (一)当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26-30
  • (二)小学教师生活事件的基本情况30-32
  • (三)小学教师应付方式的基本状况32-33
  • (四)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关系分析33-34
  • 七、结论与建议34-36
  • (一)结论34
  • (二)建议34-36
  • 致 谢36-37
  • <引文>37-3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红;任胜洪;;初中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量表编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邱秀芳;张卫;姚杜鹃;;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7期

3 张玉萍;强国龙;汤效禹;;180名大学生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1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乐功;高校教师人格、应对方式及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梅枝;道家认知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3 于肖楠;不支持压力下的下岗人员应付方式与控制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秀梅;初中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燕;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对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黄碧蓉;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应激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乔虹;苏中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赵勇;安徽省中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曲夏夏;党政领导干部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建财;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7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57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9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