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9:15

  本文关键词: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一个现实问题,社会各界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则集中于对贫困大学生消极特征的描述和分析,往往忽视对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特征的探究,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贫困大学生是不公平的。本研究试图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从心理弹性这一角度,探讨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建构的相关重要因素。 本研究选取优秀贫困大学生12名,一般贫困大学生11名,依据自拟的访谈提纲,分别对其进行深度访谈,然后对访谈录音整理出的文本材料进行编码和分析,获得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建构的相关重要因素。本研究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同时辅以量的研究为补充。研究发现: 1.优秀贫困大学生和一般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建构在十二个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十二个因素可以划归为四个大的维度,分别是①个人特质:如面对现实、目标明确、成就动机、乐观幽默、自信、意志坚强、主动性和善于学习等;②家庭方面:主要是父母积极品质的深刻影响;③学校方面:包括良师、益友两个因素;④社会文化方面: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注重。 2.团体焦点访谈初步验证了前述结论,并补充进四个因素作为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建构的重要成分,即责任感、感恩的心、独立性和“少年老成”等。 3.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的结果表明,优秀贫困大学生在总弹性及自我效能(包括对自我的感知和对未来的把握)、组织风格、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资源等方面比一般贫困大学生得分高,这六个维度是其心理弹性建构的重要部分,与质的研究结果吻合。 4.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模型包括:①个人特质:包括面对现实、目标明确、成就动机、乐观幽默、自信、意志坚强、主动性、善于学习、责任感、感恩的心、独立性和“少年老成”等;②家庭方面:主要是父母积极品质的深刻影响;③学校方面:包括良师、益友两个因素:④社会文化方面: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注重。 最后,本研究通过一例完整的咨询案例对心理弹性建构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显示了一定的实践操作价值,希望本研究能对贫困大学生及关心贫困大学生的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30
  • 1.1 贫困大学生相关研究综述13-19
  • 1.1.1 贫困大学生的界定13-14
  • 1.1.2 有关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以消极方面居多14-18
  • 1.1.3 有关贫困大学生群体研究的积极方面18-19
  • 1.2 心理弹性研究综述19-30
  • 1.2.1 研究的起源19-20
  • 1.2.2 概念20-21
  • 1.2.3 研究的发展21-22
  • 1.2.4 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22-24
  • 1.2.5 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24-25
  • 1.2.6 心理弹性模型25-30
  • 第二章 研究构想与研究设计30-38
  • 2.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0
  • 2.2 研究方法30-31
  • 2.3 研究设计31-38
  • 2.3.1 被试选择31-32
  • 2.3.2 工具设计32-33
  • 2.3.3 研究步骤33-38
  • 第三章 结果38-45
  • 3.1 质的研究结果38-42
  • 3.3.1 心理弹性建构因素出现的总频次38
  • 3.3.2 心理弹性建构因素总的等级分数38
  • 3.3.3 心理弹性建构的重要因素38-42
  • 3.3.4 心理弹性建构的其他因素42
  • 3.2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结果42-45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45-56
  • 4.1 研究方法分析45
  • 4.2 信度分析45-46
  • 4.3 效度分析46
  • 4.4 心理弹性建构的重要因素分析46-52
  • 4.5 团体焦点访谈结果分析52-54
  • 4.6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结果分析54
  • 4.7 心理弹性建构模型的建立54-55
  • 4.8 研究的局限和今后的研究方向55-56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6-59
  • 5.1 结论56
  • 5.2 建议56-59
  • 5.2.1 对贫困大学生的建议56-57
  • 5.2.2 对心理咨询工作者、辅导员的建议57-58
  • 5.2.3 对高校及社会的建议58-59
  • 第六章 心理弹性建构的个案研究59-64
  • 6.1 当事人的背景资料59
  • 6.2 心理咨询及干预59-63
  • 6.3 案例总结63-64
  • 参考文献64-73
  • 中文部分64-66
  • 英文部分66-73
  • 附录73-87
  • 附录一 症状自评量表(SCL-90)73-74
  • 附录二 半结构化访谈大纲74-76
  • 附录三 访谈信息记录表76-77
  • 附录四 访谈和录音同意书77-78
  • 附录五 团体焦点访谈提纲78-79
  • 附录六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79-81
  • 附录七 访谈资料举例81-87
  • 致谢8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婷;谭文;;心理弹性的文献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4期

2 杨素华;姜晓琳;王惠;;经济条件对高职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应湘;白景瑞;;不同心理弹性大学新生的积极消极情绪特征[J];心理学探新;2010年04期

4 黄群瑛;;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视角:心理弹性理论[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5期

5 朱激文;康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报告——以梅山中心幼儿园大班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燕;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敬阳;汶川地震后贫困大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欧阳翠云;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俊波;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贾普君;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6 师彦洁;高中生日常性学业复原力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7 梁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天翼;背包客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佳佳;军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特点及心理弹性促进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62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a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