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17:07
本文关键词: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自我效能感自被提出至今的二十多年来,人们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理论上认为,自我效能感是通过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情感反应过程等中介过程对个体的行为起作用的。行为操作的完成、替代经验、言语劝说、生理状况或情绪唤起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和改变的四种信息源。国外大量的实证支持了这个理论。我国自80年代末也在多个领域开始对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90年代初,在教育领域兴起了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对教学水平的影响、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等方面。通过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①教学效能感高的老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教学效能感低的老师;②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展呈下降趋势;③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归因方式、学习策略呈显著的相关;④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远远的低于学习成绩中等、优秀的学生。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初中学习困难学生问题一直困惑着广大教师和家长,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低下,学习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通较低。因此研究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为工具,对柳州市一所普通初中的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测量,然后对他们进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训练,再测量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研究结果表明:①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出现逆向发展现象,随年级增高而下降;②经过自我效能感培养的训练后,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了显著的提高,初三年级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未达到显著水平;③经过实验后,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趋势仍然是随年级增高而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①在转化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工作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补救,还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全方位的帮助和教育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成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尽可能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③对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训练,,宜从初一年级下学期抓起。
【关键词】:初中生 学习困难 自我效能感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一、 内容提要3-4
- 二、 英文内容提要4-6
- 三、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6-9
- 四、 研究的方法、工具、被试和实验过程9-13
- 五、 研究结果13-18
- 六、 讨论18-22
- 七、 结论与建议22-23
- 八、 注释23-24
- 九、 参考文献24-26
- 十、 附件1:中学生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26-29
- 十一、 附件2: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方案29-31
- 十二、 后记3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新龙;生物教学中归因训练对自我效能感下降抑制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亚子;概念构图策略对学业成绩、学习效能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郭新平;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邹利;艺术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的研究与实验[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6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