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13 22:11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将逐渐由对父母的依赖中独立出来,但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深深影响着他们。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会不会影响他们的高中生活呢?故笔者选取主观幸福感作为指标进行权衡,前人有研究个性、性别等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先例,但笔者认为心理韧性也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故想从这方面着手此次研究。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法,对某校高中三个年级进行随机抽样,使用的量表有:《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派发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为94.67%,被试年龄范围为17.22±2.15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总体上,在目前家庭教育中,母亲采用较多的教养方式是情感温暖理解,其次是过干涉、过保护的教养方式。 (2)在F2(父亲惩罚严厉)、F4(父亲拒绝否认)、M4(母亲惩罚严厉)的得分上,高二年级显著高于高一年级、高三年级;在F3(父亲过分干涉)、M2(母亲过干涉、过保护)上高一年级、高二年级显著高于高三年级。 (3)高中生所感受到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 (4)随着年级的升高,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减少,而消极情感增加。 (5)心理韧性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情绪控制明显高于女生,女生的积极认知、家庭支持略高于男生。 (6)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协助纬度的得分和心理韧性总分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7)高二年级学生心理韧性、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和人际协助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高一、高三2个年级;高三年级在家庭支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一、高二2个年级。 (8)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心理韧性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或过度保护与心理韧性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的5个维度及总分和主观幸福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9)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父母教育方式能有效预测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是部分中介作用。 依据本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议,以期为中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改善亲子关系,增强高中生的心理韧性,促进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 父母教养方式 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44;G7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1-19
- 1.1 问题提出11-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8
- 1.2.1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13-15
- 1.2.2 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15-16
- 1.2.3 心理韧性的相关研究16-17
- 1.2.4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7-18
- 1.3 研究假设18-19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过程19-21
- 2.1 研究对象19
- 2.2 研究工具19-20
- 2.2.1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19
- 2.2.2 主观幸福感量表19
- 2.2.3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19-20
- 2.3 实施过程20
- 2.4 数据统计20-21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21-29
- 3.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特征21-23
- 3.1.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21-22
- 3.1.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22-23
- 3.2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23-24
- 3.2.1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23
- 3.2.2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性别上的差异23-24
- 3.3 高中生心理韧性的特点24-25
- 3.3.1 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比较24
- 3.3.2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比较24-25
- 3.3.3 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比较25
- 3.4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韧性、主观幸福感的关系25-26
- 3.5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26-29
- 第四部分 分析和讨论29-35
- 4.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分析29-31
- 4.1.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29-30
- 4.1.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30-31
- 4.2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分析31
- 4.3 高中生心理韧性的特点分析31-32
- 4.4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32-33
- 4.5 高中生心理韧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33
- 4.6 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父母教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33-35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35-38
- 5.1 研究结论35-36
- 5.3 研究的局限性36
- 5.4 建议36-38
- 5.4.1 对父母教育方式的建议36
- 5.4.2 如何培养心理韧性36-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录42-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同全;杜恒波;;大学生复原力调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3 李彦章,许东民;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及试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2期
4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6 俞玲珍,俞爱月;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7 郭雪萍;冯超;张红雷;;高校贫困生生活事件、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8 蒋玉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1期
9 张志涛;王敬群;刘芬;;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7期
10 刘根义,聂继雷,李晶,潘红娜;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个性影响的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6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