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03:0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对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概念、测量工具、研究发展等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534名武汉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中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大学生生活事件问卷”作为研究工具,测量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和积极生活事件、消极生活事件水平,对心理弹性在积极生活事件、消极生活事件、积极生活事件的学习工作维度和消极生活事件的家庭经济维度这四个变量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分别进行验证和分析。本研究使用克隆巴赫系数检验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使用SPSS19.0进行信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1量表信效度和人口学变量差异性 (1)本文采用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中国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大学生生活事件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考察大学生的测量工具。 (2)在性别差异的检验中,男生的消极情感维度水平、情绪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男生的人际协助水平、家庭满意度水平显著低于女生。 (3)在是否独生子女差异的检验中,独生子女的积极人际交往水平、目标专注水平、学业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 (4)在是否恋爱差异的检验中,没有恋爱的大学生积极团体活动水平显著高于恋爱的。恋爱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人际协助水平、生活满意度水平、友谊满意度水平、学业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恋爱学生的水平。 (5)在是否欠债差异的检验中,没有欠债的积极学习工作水平、心理弹性水平、目标专注水平、家庭支持水平显著高于欠债的,没有欠债的积极认知水平显著低于欠债的。 (6)在年级的差异检验中,大一的学习工作水平高于大四,大一消极生活事件水平显著高于大四,大一、大二、大三消极人际交往水平显著高于大四;大—大二、大三的消极家庭经济水平显著高于大四;大二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高于大—大二、大三、大四的目标专注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年级的学业满意度水平是大四大三大一,大二的自由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大三的自由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大四;大二、大三的学校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大一。 (7)在入学前居住地差异性检验中,农村的积极生活事件水平高于城镇,农村的积极学习工作水平高于城市,农村的积极人际交往水平高于城镇。 2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和生活事件相关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和积极生活事件显著正相关,和消极生活事件相关不显著。消极生活事件的家庭经济和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均显著负相关。 3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心理弹性、积极生活事件和消极生活事件依次进入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可解释总变异量的45.7%,表明心理弹性、积极生活事件和消极生活事件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心理弹性、积极生活事件各维度和消极生活事件各维度依次进入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可解释总变异量的47.2%,其中消极家庭经济回归显著,积极学习工作的回归边缘显著。 4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调节、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弹性对积极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无调节效应;心理弹性对积极学习工作和生活满意度调节效应不显著,心理弹性对消极家庭经济和生活满意度调节效应显著。心理弹性在消极生活事件的家庭经济维度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积极生活事件 消极生活事件 心理弹性 生活满意度 调节效应 中介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2
- 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6
- 1.1 研究背景12-14
- 1.1.1 社会背景12-13
- 1.1.2 理论背景13-14
- 1.2 研究意义14-16
- 1.2.1 理论意义14-15
- 1.2.2 实践意义15-16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16-25
- 2.1 生活事件研究16-18
- 2.1.1 生活事件概念16-17
- 2.1.2 生活事件量表17-18
- 2.2 心理弹性研究18-20
- 2.2.1 心理弹性概念18-19
- 2.2.2 心理弹性量表19-20
- 2.3 生活满意度研究20-22
- 2.3.1 生活满意度概念20-21
- 2.3.2 生活满意度量表21-22
- 2.4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22-25
- 2.4.1 生活事件和心理弹性的关系22-23
- 2.4.2 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23
- 2.4.3 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23-24
- 2.4.4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24-25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25-28
- 3.1 问题提出25
- 3.2 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设25-28
- 4 研究方法28-32
- 4.1 被试28-29
- 4.2 研究工具29-31
- 4.3 统计方法与步骤31-32
- 5 结果分析32-46
- 5.1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状况32-34
- 5.1.1 心理弹性总体状况32
- 5.1.2 生活事件总体状况32-33
- 5.1.3 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状况33-34
- 5.2 人口学变量在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检验34-37
- 5.2.1 人口学变量在生活事件的差异检验34-36
- 5.2.2 人口学变量在心理弹性的差异检验36
- 5.2.3 人口学变量在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检验36-37
- 5.3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37-40
- 5.3.1 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37-39
- 5.3.2 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39
- 5.3.3 生活事件和心理弹性的相分析39-40
- 5.4 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检验40-44
- 5.4.1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40-42
- 5.4.2 心理弹性在积极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中的调节作用分析42
- 5.4.3 心理弹性在积极学习工作和生活满意度中的调节作用分析42-43
- 5.4.4 心理弹性在消极家庭经济和生活满意度中的调节作用分析43-44
- 5.5 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中的中介作用分析44-46
- 5.5.1 心理弹性在消极家庭经济和生活满意度中的中介作用分析44
- 5.5.2 心理弹性在积极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中的中介作用分析44-46
- 6 综合讨论和结论46-50
- 6.1 结论和讨论46-48
- 6.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48-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2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鑫强;张大均;;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及心理韧性的影响:2年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4 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5 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桑青松;葛明贵;姚琼;;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7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年08期
8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9 王宇中,时松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的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02期
10 江光荣,靳岳滨;中国青少年生活事件检查表编制报告[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66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