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2:1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业拖延行为是一种回避性适应行为,是对时间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会给拖延者带来压力,长期累积势必会影响身心健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学业延迟满足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业拖延行为的重要因素,虽然已有两两相关研究,但全面探讨三者关系的研究还未涉及。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三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业拖延行为进行了干预,共包括以下三部分研究:研究一:采用由关雪菁(2006)翻译修订的《学业拖延量表》,刘玲花(2010)修订的《学业延迟满足量表》和梁宇颂、周宗奎(2000)修订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广西区47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的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研究二:探讨了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三:对20名大学生进行了团体干预实验,以期改善其拖延行为。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学业拖延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在不同的学业任务上的学业拖延程度不同,在一些自主性的学业任务如完成平时作业的拖延程度较高;大学生在各项学业拖延行为方面都有较高程度的改变期望,在各项学业任务上,撰写学期论文的改变期望程度最高;大学生学业拖延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学业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学生;降低拖延的期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较男生更期望降低拖延行为;而大学生拖延状况在独生与否、不同专业以及生源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水平普遍不高;大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及其课下学业延迟满足维度在独生与否方面均呈现显著的差异,都是独生大学生显著低于非独生大学生;课下学业延迟满足维度呈现了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一学生的课下学业延迟满足能力显著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及其各维度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3)大学生的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则只有中等偏下水平,所以总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不高,只有中等水平;大学生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和总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都是女生高于男生。大学生的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和总的学业自我效能的年级差异也显著,大四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在不同专业、是否独生、及其生源地各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4)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其中,大学生学业拖延水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学业延迟满足及其各维度也呈显著负相关,而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与学业延迟满足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学业延迟满足在学业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通过改变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延迟满足,能有效改善其学业拖延行为;团体心理辅导是降低大学生学业拖延水平的有效途径,存在一定的辅导效果。
【关键词】:学业拖延 学业延迟满足 学业自我效能感 团体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引言13-14
  • 第一章 绪论14-28
  • 1 文献综述14-24
  • 1.1 学业拖延的研究综述14-18
  • 1.1.1 学业拖延概念的提出14-15
  • 1.1.2 学业拖延测量的研究15-16
  • 1.1.3 学业拖延现状的研究16-17
  • 1.1.4 学业拖延干预的研究17-18
  • 1.2 学业延迟满足的研究综述18-21
  • 1.2.1 学业延迟满足概念的提出18-19
  • 1.2.2 学业延迟满足测量的研究19-20
  • 1.2.3 学业延迟满足现状的研究20-21
  • 1.3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21-22
  • 1.3.1 学业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提出21
  • 1.3.2 学业自我效能感测量的研究21-22
  • 1.3.3 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的研究22
  • 1.4 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22-24
  • 1.4.1 学业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23
  • 1.4.2 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研究23-24
  • 1.4.3 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24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24-28
  • 2.1 已有的研究不足24-25
  • 2.2 问题提出25-26
  • 2.3 研究假设26
  • 2.4 研究目的与意义26-28
  • 2.4.1 研究目的26-27
  • 2.4.2 研究意义27-28
  • 第二章 实证研究28-62
  • 研究一: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研究28-43
  • 1 研究目的28
  • 2 研究假设28
  • 3 研究方法28-30
  • 3.1 研究对象28-29
  • 3.2 研究工具29-30
  •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30
  • 4 研究结果30-37
  • 4.1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30-32
  • 4.1.1 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31
  • 4.1.2 学业拖延的专业差异31
  • 4.1.3 学业拖延的独生与否差异31-32
  • 4.1.4 学业拖延的生源地差异32
  • 4.1.5 学业拖延的年级差异32
  • 4.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32-34
  • 4.2.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33
  • 4.2.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专业差异33
  • 4.2.3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独生与否差异33-34
  • 4.2.4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生源地差异34
  • 4.2.5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34
  • 4.3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现状34-37
  • 4.3.1 学业延迟满足的性别差异35
  • 4.3.2 学业延迟满足的专业差异35
  • 4.3.3 学业延迟满足的独生与否差异35-36
  • 4.3.4 学业延迟满足的生源地差异36
  • 4.3.5 学业延迟满足的年级差异36-37
  • 5. 讨论37-42
  • 5.1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分析37-38
  • 5.1.1 大学生学业拖延总体特征分析37
  • 5.1.2 大学生学业拖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分析37-38
  • 5.2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38-40
  • 5.2.1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特征分析39
  • 5.2.2 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分析39-40
  • 5.3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现状分析40-42
  • 5.3.1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的总体特征分析40
  • 5.3.2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分析40-42
  • 6 结论42-43
  • 研究二: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43-48
  • 1 研究目的43
  • 2 研究假设43
  • 3 研究方法43-44
  • 3.1 研究对象43
  • 3.2 研究工具43-44
  •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44
  • 4 研究结果44-45
  • 4.1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44
  • 4.2 学业延迟满足的中介效应检验44-45
  • 5 讨论45-47
  • 5.1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45
  • 5.2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45-46
  • 5.3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46-47
  • 5.4 学业延迟满足的中介作用分析47
  • 6 结论47-48
  • 研究三:拖延行为的团体干预实验48-62
  • 1 研究目的48
  • 2 研究假设48
  • 3 研究方法48-55
  • 3.1 被试的筛选48-49
  • 3.2 主试人员49
  • 3.3 研究工具49
  • 3.4 设计思路49-50
  • 3.5 团辅方案的设计50-54
  • 3.5.1 团辅方案的阶段性设计50-51
  • 3.5.2 团辅方案的具体设计51-54
  • 3.6 研究程序54-55
  • 3.6.1 实验设计阶段54
  • 3.6.2 实验前准备阶段54
  • 3.6.3 正式施测阶段54-55
  • 3.6.4 干预结束阶段55
  • 4 测验结果分析55-59
  • 4.1 差异分析55-56
  • 4.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比较55-56
  • 4.1.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减前测比较56
  • 4.2 实验组对团体干预的评价56-59
  • 4.2.1 个人评鉴表的评析56-57
  • 4.2.2 成员最喜欢的团体活动的自述及其评析57-59
  • 5 讨论与分析59-61
  • 5.1 从团体干预的方式来看,团体动力作用明显59
  • 5.2 从团体干预的机制来看,改变认知可以有效转变行为59-60
  • 5.3 从干预的实验操作来看,团体干预可行有效60-61
  • 6 结论61-62
  • 第三章 总结论、研究不足与展望62-64
  • 1 总结论62-63
  • 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79
  • 致谢79-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维国;韩贵宁;;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婉黎;大学生学业拖沓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67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e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